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43 道试题
2024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1 . 清政府特许______的商人在广州管理对外贸易事务。
2024-04-21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知识点梳理填空5--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这样描述唐朝:国家的统一、南北大运河的开通、两座宏伟京城的修建和国内国际贸易的扩大,均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唐朝长安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居民百万,吸引着来自亚洲各地的商贾、留学生和朝拜者。唐都长安平面图如下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材料二   唐朝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到北宋时则以洛阳为西京,以都城汴梁(今开封)为东京。《东京梦华录》说东京商业“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南宋人《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北宋都城东京平面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二两幅平面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长安与北宋东京各自有哪些显著特点。
(2)结合所学,分析唐宋城市特点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2024-01-10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2届高三11月考试历史试题
3 . 明清时期,广东是甘蔗重要的种植区,曾有“产繁闽、广间,他方合并得其十一而已”的说法。纵观粤西南地区,高州府五县一州和雷州三县均有甘蔗种植,其中徐闻等地产量最丰,“一年之间,糖蔗之利,几与谷相半”。这反映出当地(     
A.粮食作物减产B.商品经济发展
C.人地矛盾突出D.自然经济解体
4 . 《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葛天氏(远古部落名)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歌曲):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B.礼乐制度初步形成
C.原始农业获得一定发展D.神权政治色彩明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四川成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明代《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中载有描绘农具制作、果木种植嫁接、蔬菜移栽等场景的全新耕织图(下图)。这可用于说明,明代(     

A.农业生产精耕细作B.农具制造工艺革新
C.种植物种日渐增多D.集体劳作形式盛行
2023-12-16更新 | 1963次组卷 | 1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生产工具又称劳动工具,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直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它被用于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之间,起传导劳动的作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革和发展上开始的。生产工具的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起根本性作用的。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的一个必然的过程,让人类的双手解放出来,让人类社会的发展获得动力。

——摘编自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种生产工具,以具体史实阐述该生产工具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选择的生产工具要具有时代特征,阐述时须史论结合)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时,对外贸易的陆上通道已是四通八达,除西北丝绸之路外,在西南有通往印度的“永昌道”,在东北有去朝鲜、日本的“乐浪道”。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带“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唐朝始设市舶使,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设在海上贸易频繁的广州,当时皇帝及相当一部分大臣认识到“岛夷朝贡,不过利于互市赐予,岂真慕义而来”。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宋神宗诏令:福建沿海口岸有南洋各国商舶到达,查验是否有“公凭”,如已经抽买(征税),凭“回引”(纳税凭据)即可通行。

——摘编自倪方六《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材料二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设机构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摘自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山西商人商业活动的特征。
2023-11-21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选必二第7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8 . 如图为河南省密县打虎亭发掘的东汉画像石。画像石的右边有一座高大仓楼,中部是一身穿长袍、面肥体硕的地主席地而坐。地主对面是缴纳地租的农民二人,地主家中的家丁在协助收缴地租。该画可用于研究当时(     
A.地主庄园的生产模式B.常平仓在郡县的设置情况
C.商品经济的繁荣局面D.租调制对农耕生产的影响
2023-11-18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宏图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明中后期至清初,出版的有关辨银、秤银的书籍增多,例如《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商旅门银色》《辨银谱》《银谱》《平秤市谱》《辨银谱总论》《幼学杂字银色门》等。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   
A.白银货币化带来新问题B.商品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C.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D.赋役折银损害商人利益
2023-11-11更新 | 542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中原人口大量迁往江南D.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往中原
2023-11-10更新 | 326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随堂练习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