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
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
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
2019-06-21更新 | 6365次组卷 | 48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五完全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经济结构发生转型
C.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019-06-18更新 | 786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2019-06-10更新 | 6022次组卷 | 73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五完全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湖广地区以种粮为主,而山东、河南许多农民则以种棉为业;苏州、福州发达的丝织业所用的生丝,要从湖南运来;而松江的棉布业,又要靠山东、河南出产的棉花。”这主要说明明中期以后
A.涌现出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
B.生产部门间地域分工趋势日渐明显
C.出现了资财雄厚的豪商大贾
D.男耕女织的传统社会分工开始打破
2019-04-18更新 | 258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中出现从《诗经·小雅·北山》到《诗经·小雅·大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B.青铜器的制造
C.水利工程的兴修D.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782年,广州确立公行制度。公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公文、管理外洋商船人员等义务,在清政府与外商交涉中起中间人作用。它也享有对外贸易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都要经它买卖。初为牙行性质,后也自营买卖。公行制度
A.体现了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
B.具有自由资本主义色彩
C.阻断了古代中外经济贸易
D.是一种官营手工业形式
2019-01-15更新 | 457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利辛一中2018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氨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2018-06-09更新 | 7914次组卷 | 45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五完全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17世纪中期,清政府多次颁布禁海令;同一时期的英国政府则颁布《航海条例》,积极保护海外贸易。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
A.思想解放的程度B.中央集权的强弱
C.经济结构的差异D.海军实力的高低
2018-06-03更新 | 2496次组卷 | 36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史》载,朱元璋曾谕户部:“我国家赋税制度已有定制,樽节用度,自有余饶。轻徭抑末,使得尽力农桑,自然家给人足。”其目的是:
A.鼓励农业发展
B.宣扬理学文化
C.加强中央集权
D.选拔能干的官吏。
2018-04-2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利辛一中2018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著名汉学家白乐日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近代中国以前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宋代是中国最令西方人神往的朝代。以下可以为其提供依据的是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市”打破时空限制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2018-02-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