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清代学者陶熙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以上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材料反映清朝“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成为社会风气
B.材料反映土地兼并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C.材料所述现象导致工商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与清政府的“重本抑末”政策有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自然因素制约农业经济发展
B.天灾人祸是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
C.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
2019-08-26更新 | 48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新泰二中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020·北京西城·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开通于西汉,这条官方开辟的“政治之路”“和合之路”东起长安,西至罗马。为了保障丝路畅通,汉、唐、元、明各朝代在沿途设置馆舍为驼马商队提供食宿,并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县等以加强治理。虽然历经了魏晋战乱,拓跋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和经略西北,也曾使丝路再度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在《汉书》中有明确记载。唐中叶受政治局势等影响,陆上丝路衰落,宋元时期海上丝路进入大发展时期。中国的船队活跃在印度洋,远航至非洲东海岸。宋代一艘海船的货运量可达60~70万公斤,相当于2000多匹骆驼的运输能力。海上丝路主要进行商贸活动,也有个别政府主导的“朝贡”“外交”等活动。

材料二   通过陆上丝路,核桃、葡萄、良种马、宝石、乐舞等传入中原,丝绸布帛、凿井和铸铁技术、印刷术与火药等得以西传。佛教、景教等多种宗教传入中国,多地发现了不同宗教共存融合的遗迹。

占城稻、玉米、土豆、烟草、钟表、阿拉伯数字等由海路传入中国。中国的瓷器、茶叶,以及文化典籍、中医中药、园林艺术等传向海外,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地区。


请以“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变化”为主题,解读上述材料。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0-04-09更新 | 272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2 合理解释类-2021年山东省新高考历史非选择题高分攻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鼓励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在古希腊罗马历史上,氏族部落解体以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劳作也日渐普及。对此合理的解读是
A.交流使小农经济成为东西方当时主流的生产方式
B.东西方家庭生产模式的出现均源于生产力的进步
C.亚历山大帝国的远征推广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模式
D.男耕女织的分工构成东西方农业生产的最初形式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真题 名校
5 .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商贸的景况。下列选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
B.草市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C.草市已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
D.草市大多集中在水运方便的地方
2019-04-19更新 | 3994次组卷 | 45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牙商是中国旧时商业活动中为买卖双方说合交易的居间商人。明有官牙、私牙之别。到近代,牙商发展为“买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商书《士商类要》中写道“买卖要牙,装载要埠”“买货无牙,秤轻物假,卖货无牙,银伪价盲。所谓牙者,别精粗,衡重轻,革伪妄也。”据明代万历年间的《扬州府志》所载:“四民自士农工贾而外,惟牙侩最多,俗云经纪,皆官为给帖。凡鱼、盐、豆、谷、觅车船、雇骡马之类,非经纪关说则不得行。常值之外,另与‘用钱’。扬州、瓜、仪,经纪不下万数。”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代牙商的行业特点及发展情况。

材料二   “买办”简而言之乃是近代中国的一个特殊职业,他们同外商订立契约,交纳保证金,以外商名义和华商做生意。自清末诞生之日起,买办这个特殊群体即饱受非议。其后世形象,可谓大起大落。

时间人物、著作主要观点
晚清时林则徐“买办等本系汉奸”
1920年陈独秀“所谓中国资本家都直接或间接是外国资本家的买办,只能帮着外国资本家来掠夺中国人,只希望他们发达起来能够抵制外国资本家,能够保全中国独立,再过一两世纪也没有希望”。
1923年马寅初(经济学家)“中外通商,语言不同,习惯各异,不得一能代表两方意思者,介于其间,欲求交易之成,必不可得”,但买办制度“害多利少”。
1980年汪熙《关于买办和买办制度》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桥梁和得力的帮凶”,但“买办所参与的推销洋货,收购土产的活动震撼了中国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经济相结合的顽固结构”“买办积累转化为民族资本是违背外国资本意志的,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2000年金普森、易继苍《买办与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变迁》“买办不仅在数量上、投资的规模上极力侧身于近代工商企业,而且获利颇丰。买办的这些活动,给社会的各个阶层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国人投资近代新式企业的热情,有利于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2014年聂好春《买办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买办是新的生产关系的建设者和旧的生产关系的破坏者”“买办促使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买办是商界精英和早期经济现代化运动的主干力量”“买办是近代商会的中坚”。


(2)依据材料二,以“中国近现代对买办认识的变化”为题,结合时代背景加以解读。(要求:解读充分,表述清晰完整。)
2020-03-17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曲阜夫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关于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图,最准确的解读是

A.青铜器物铸造以货币为主B.钱文上镌刻的书法以隶书为主
C.货币经济占据了主要地位D.货币的发行流通趋向相对统一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9-01-30更新 | 5318次组卷 | 7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校际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丝绸之路兴起于秦汉,此后一度衰落;隋唐时期再度兴盛起来;两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萎缩,但海上丝绸之路却呈现繁荣景象;直到元朝,陆上丝路再度兴起;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日益衰落。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明清时期丝绸之路完全消亡
B.丝绸之路兴衰与统治政策无关
C.政治统一有利于丝路的畅通
D.少数民族政权不重视丝路贸易
2019-01-19更新 | 707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清朝前期人口变化与人均耕地情况表:
时间 人口数(口) 每口平均亩数
顺治十二年(1655) 14,033,900 27.63
康熙五十年(1711) 24,621,324 28.15
雍正十二年(1734)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1753)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1766) 208,095,796 3.56
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A.人地矛盾逐渐缓和B.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C.农业产量停滞不前D.生态资源日趋紧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