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9 道试题
1 . 南宋临安“盖东门绝无民居,弥望皆菜圃”;南宋杨万里诗云:“未到衢州五里时,果林一望蔽江湄。”南宋方志记载,“昆山县西三里处有东西杨庄,皆产瓜。”这些可用于研究南宋时期(     
A.南方地区土地所有权的变更B.人口迁徙改变经济重心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得到提升D.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废弛
2 . 西汉外戚武安侯田蚡“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贵族官僚们也更是恣意妄为,如太仆灌夫“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陂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于颍川。”这些现象(     
A.推动自耕农经济发展B.威胁着中央集权统治
C.印证抑商政策的加强D.反映出外戚专权日甚
2024-01-11更新 | 28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仿真模拟(一)历史试题
3 . 据下表可知,新石器时代陇东地区(     

文化遗址

考古发现

甘肃大地湾早期文化(距今约 7800年)

发现黍、粟

甘肃西山坪大地湾一期文化层(距今约7800—7300年)

出土了中国最早的家鸡遗骨

甘肃马家窑文化林家遗址(距今约5000年)

出土了多达1.8立方米的黍等粮食作物

A.与其他区域文化交流较频繁B.文明发展多元一体的特色明显
C.饱受黄河流域农耕文明冲击D.是中国原始农业的重要发源地
2023-12-30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明清时期,广东是甘蔗重要的种植区,曾有“产繁闽、广间,他方合并得其十一而已”的说法。纵观粤西南地区,高州府五县一州和雷州三县均有甘蔗种植,其中徐闻等地产量最丰,“一年之间,糖蔗之利,几与谷相半”。这反映出当地(     
A.粮食作物减产B.商品经济发展
C.人地矛盾突出D.自然经济解体
5 . 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和元丰元年(1078年)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据表可推知,此时(       

政区

荆湖南湖

荆湖北路

江南东路

户别


数据
年份

主户

客户

客户比率

主户

客户

客户比率

主户

客户

客户比率

宝元元年

456431

354626

0.437

350593

238709

0.405

902261

171499

0.160

元丰元年

475677

395537

0.454

280000

377533

0.574

926225

201086

0.178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
C.贫富差距逐渐缩小D.自耕农的比例减少
2023-12-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禹州市高级中学菁华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文综试题
6 . 西晋永嘉之乱后,“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帅过江淮”,多为蛮荒之地的荆扬二州很快成为“亩直一金,户口半天下”的膏腴之地,大有“昔之关中”之貌。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北民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开发B.民族交融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C.南方农耕技术水平已超越北方D.政局变化使人口分布趋向均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生产工具又称劳动工具,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直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它被用于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之间,起传导劳动的作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革和发展上开始的。生产工具的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起根本性作用的。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的一个必然的过程,让人类的双手解放出来,让人类社会的发展获得动力。

——摘编自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种生产工具,以具体史实阐述该生产工具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选择的生产工具要具有时代特征,阐述时须史论结合)
8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封建租佃制度发生了许多变化。土地由原来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变成自耕农及某些中小地主最主要的金融调剂手段,典当、卖田留耕(地权分化,保留耕作权)等广为流行。此现象反映了近代中国(     
A.产业结构的多元化B.租佃形式的多样化
C.小农经济开始解体D.雇佣关系地位重要
2023-12-13更新 | 4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角抵,亦称角力、相扑,秦时往往同射御等活动一道进行,主要出现在宫廷当中,观赏性较强。到隋唐,角抵从宫廷走向民间,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人戴兽面,男为女服”等新形式。武则天在位时,规定每年十月军中集中习武,主要是练习射箭、武技和角抵。成书于北宋政和年间的《圣济总录》云:“七八月之间,山岚烟雾蛇虺郁毒之气尤甚,故当是时,瘴疾大作。”故在七月中元节,民众多喜角抵,“云秋瘴气也”。两宋时期,在瓦舍、勾栏中出现了专门的角抵表演场地和团体,在上元节等节日中,也有角抵专门演出,“论输赢”已成为宋代相扑比赛的重要形态。《梦粱录》中将女相扑手称为“女占”,赛关索、黑四姐等技艺高超的女艺人名号在宋代广为流传。

材料二   《孟子》中说:“男女授受不亲,礼也”。隋代柳或上书认为(角抵)“内外共观,曾不相避。……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非益于化,实损于民。请颁行天下,并即禁断”。柳或的奏请,得到了当时皇家的认同。开元年间,唐玄宗同样以“伤风害政”为由禁绝广场角抵。角抵运动竞技性的增强,带来了一定的运动伤害,宋代政府也多次以诏令形式予以禁止。元代以后,汉地角抵活动日趋衰微。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曹景川《传统伦理与古代角抵治理研究》等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唐宋时期角抵运动的兴衰加以历史阐释。
2023-12-0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汝州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说:“清康熙朝开海贸易并设立江、浙、闽、粤四大海关,仅仅是恢复‘闽粤边海生民’的一条谋生之路,并征收海关税以益于“闽粤兵饷”,所以清朝制定以限制为基本特征的对外贸易法律就成为必然。”该学者意在强调清朝(     
A.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政策的一致性B.抑商政策因时局变迁而调整
C.限制了外贸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D.商人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2023-10-27更新 | 1111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名校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