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律疏议》规定,每年八月由户部验证度量衡器是否准确,合格者印署后,方可使用;使用不合规的量器,笞五十;致他人损失者,准盗论;监校官徇私不平,治罪。这表明唐代
A.诚信成为政府倡导的价值准则
B.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
C.欺诈不实的商业行为十分普遍
D.政府垄断了度量衡器具制造
2019-05-27更新 | 420次组卷 | 17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嘉靖倭乱”的发生,是明朝“海禁”政策导致的全球化与中国市场需求之间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结果。1567年,嘉靖皇帝痴逝,随后隆庆皇帝即位。隆庆皇帝宣布在津州月港开海,允许津泉两府商人出海贸易,“准贩东、西二洋”,从而形成隆庆开海的局面。有人测算,晚明从月港流入中国的白银,16世纪七十年代年均约28.5万两,八十年代年均约88.9万两,到1600年以后年均达到100万两的规模。伴随着白银的大量流入,中国的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东南亚各港口。与此同时,明末的海外市场需求也直接刺激了江、新、阔、亭、数等地区的丝织业、棉织业、染织业、制壳业、铁器业、制糖业等行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高胜《隆庆开海: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重大变革》

材料二 1898年,清廷下话:“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侵占。现当海禁润开,强邻环何,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视舰,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经过新政期间的努力,截至辛寒,中国自开商峰(意即中国主动开放的通商口岸,它与条约口岸的实质区别在于是中国政府还是西方列强控制了口岸的政治决策权及行政管理权)的数量已由成成时期的3个增加至19个,如果加上同时期东北开放的16个,其数量已多达35个。

——摘编自杨天宏《近代中国自开商峰研究述论》

材料三 自2013年设立上海自贸区至令今,我国已设立四批自贸区,再加上刚刚宣布的海南自贸区(港),我国的自贸区数量将达到12个,正是这些自贸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门户。除了海南的跨“级”连跳,直接批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和自由贸易港外,其他已经获批设立的10个自由贸易区最有机会实现升级“自贸港”。

——整理自侯名芬《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进程和当代价值新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隆庆开海与晚清自开商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晚清自开商埠。
(3)根据材料三,简析新时期中国自贸区(港)设立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下表是1576-1620年由菲律宾运到中国某物品的估价统计表,该物品可能是
(注:比索是一种西班牙货币单位)
时间1576年1586年1596年1620年
价值30万比索50万比索100万比索200万比索

A.玉米
B.茶叶
C.鸦片
D.白银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16世纪,儒家传统的“重农轻商”的价值观开始松动,因为这一时期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经济实力的增强,在社会与文化方面开疆辟土,从而对传统的儒家价值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商人不再仅仅对士的价值体系一味地“附庸风雅”,而是通过所谓的士商“异业同道”,使儒家的“道”获得了新的意义。儒家价值在商人中间仍然得到尊重,并且受到有力的维护。从“儒贾”在明清时期的出现,以及由“儒贾”所代表的商人价值取向等方面来看,不难发现明清时期的中国商人们并非是要摆脱或挑战儒家既有的价值,而是努力地要使自己“获取利益”的行为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伦理规范、价值体系,以便名利双收。

——摘编自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材料二   近代以降,“士农工商”的金字塔状的社会等级结构初步被打破,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加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十几年,一个新兴的特殊的社会群体——近代市民群体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市民群体是指近代城市社会结构中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与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密切相关的市民所组成的集合体,主要包括工商业者(来源有近代外资企业的买办、新式商人、新式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学生和小业主等,他们构成了近代城市社会阶层体系。在清末民初之际,市民群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1895-1905年、1905-1911年、1911-1920年。

——摘编自程蕾《中国近代社会群体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儒贾”在明清时期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群体的变化及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东西市共4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
A.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
B.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
C.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
D.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
2018-04-14更新 | 1006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九中学2019年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中国,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但从学术思想到日常生活,从官员士大夫到平民百姓,激荡着一股离经叛道,追新求异的时尚。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学兴起,其理论表现是李贽的“童心说”和公安派“独抒性灵”口号的提出,其代表作品则有长篇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等。明末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耶稣会士东来,中国士人了解到欧洲的数学、历法、地理、水利、军火制造等科技知识和宗教思想,特别是近代的世界观念,打开了部分中国士人的眼界。

——摘编自冯天瑜《明清文化史散论》

材料二   西方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第一次接舷是十六世纪的事,但是真正对照和冲突的时代到十九世纪才开始。我们是让一切观念、信仰、制度很自由地与西方文化慢慢接触,慢慢接受感染,接受影响,于是有时起了一步步渐进的改革,也有时起了相当迅速或激烈的变动。那种种自动的革除淘汰,那种种数不清的采纳吸收,都不会破坏这个站在受方的文化的性格与价值。

——摘编自胡适《中国的传统与将来》


(1)16、17世纪的中国文化呈现出近代化趋向的因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因素。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坚守”,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汉至隋五铢钱广泛流通,但钱币实际重量与书文重量脱钩,重量大约在三铢左右。唐朝废止五铢钱,颁行重约三铢左右的通宝钱,通宝钱遂广泛流通开来。这表明通宝钱使用
A.开启了以重量命名钱币的时代B.顺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求
C.改变了古代铜铸币的基本样式D.使得五铢钱的价值完全丧失
2017-07-01更新 | 290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南省嘉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元朝立国,将民间的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手工业服务,这些工匠单独编入户籍,称为匠户。他们世代承袭,“子女使男习工事,女习黹绣”,不能脱籍,而且不许分户而居。官工匠由官府直接管理,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官工匠由官府按月支给口粮……

材料二   明朝将手工业者分为轮班匠和住坐匠两种编入匠籍,应征到官府手工业作坊服役。轮班匠每三四年为官府服役三个月,住坐匠每月服役十天,其余时间则可以自由安排,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嘉靖四十一年,明政府进一步改革匠役制度:每名轮班匠每年纳“班匠银”四钱五分,政府则以银雇工,住坐匠仍需按月当差。

材料三   清代顺治二年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康熙二十年,各省将匠班银摊入地亩,工匠最终摆脱了匠籍制度的束缚,彻底结束了无端服徭役的时代。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使小民实受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萧国亮《中国的社会经济史研究独特的食货之路》


(1)根据材料,概述元、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者生存状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匠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