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时,亚、非地区许多国家的使节、商贾、学者、艺术家、僧侣等,不断地来到唐朝访问、求学和贸易。唐朝派往国外的使臣、僧侣、商人也不绝于途。那时和唐朝通使交好的国家,主要的有70多个。唐政府在中央设有鸿胪寺,负责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缘边之地设互市监、市舶使掌管对外贸易。长安的太学里有数量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很多留学生回国后按照唐朝模式改造本国社会,日本“大化革新”就是由回国留学生策划的。唐朝的对外交通很发达,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出玉门关西行,可通中亚、西亚、巴基斯坦和印度。海上交通,从广州出发,过马六甲海峡可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斯里兰卡和印度进而到达波斯湾沿岸各国。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国际交流所呈现的特点。

材料二   宋代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它与元代并处于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发展历史曲线的最高段。宋代贸易港的数量、繁荣程度和管理制度都超过前代……北自京东路,南自海南岛,港口以十数,数量有明显增长。这些港口大致可以分为广南、福建、两浙三个相对自成体系的区域,各区域中大小港口并存,形成多层次结构。与这种结构上多层次相适应的是市舶机构从市舶司、市舶务到市舶场的设置。由于造船技术的进步和航道的改善,……中国商船开始了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的航行,与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也开展了直接贸易。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在六十个以上。宋代进出口商品种类明显增加,数以百计……商人贩运的规模、朝贡往来的数量、政府的抽买数额都显著增加。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常达上十万斤,价值数十万贯。宋代以后,与中国交往最为频繁的国家都是中国的主要海上贸易国,……对外贸易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东南海上,西北丝路独占鳌头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材料三   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国内因素,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三府督护州县官吏》(《大唐六典》卷30)关于州士曹司士参军职掌条有云:“凡州界内有出铜铁处,官未采者,听百姓私采。若铸得铜及白,官为市取,如欲折充课役,亦听之。”此史料反映出唐朝时(   
A.政府在官矿优先的前提下允许公私兼营
B.民营矿业可私自铸币以补充市场需求
C.市场上铸币金属的增多导致税制紊乱
D.私营矿业中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一般认为棉花是从南北两路向中原传布的。南路最早出现棉花的地区是海南和澜沧江流域,之后传到闽、粤、川等地区;北路始于西北地区。宋元之际,棉花从南北两路传布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域。唐宋以后,人们越来越看出棉花作为絮衬和纷织原料的优越性。《农书》说棉花是“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免绩缉之功,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又兼代毡毯之用,以补衣褐之费”。元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到了明代,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榨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摘编自于峻极《棉花加工工业发展历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棉花和棉布不仅自给,还输出到欧洲、美洲、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美国商人到中国来贩运货物,以土布为主,不仅销到美国,还转销到中、南美洲乃至西欧。19世纪初30年间,从广州运出的土布平均每年在100万匹以上,最多的一年(1819年)曾经达到330多万匹。英国也曾经大量销用中国土布。而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洋布每年约1500万匹,值银3000万两,岁进口之纱,至位银1350万两”。1871—1873年洋纱进口3.7万公担,到1909—1911年增长到132万公担。从1894年至1913年的20年中,土布生产中使用洋纱的比重已经高达73%(包括国内生产的机纱)。“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据方显廷《中国之棉纺织业》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棉花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棉纺织业的变化。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古代到近代棉花利用的共同价值。
2019-05-02更新 | 787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嘉靖倭乱”的发生,是明朝“海禁”政策导致的全球化与中国市场需求之间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结果。1567年,嘉靖皇帝痴逝,随后隆庆皇帝即位。隆庆皇帝宣布在津州月港开海,允许津泉两府商人出海贸易,“准贩东、西二洋”,从而形成隆庆开海的局面。有人测算,晚明从月港流入中国的白银,16世纪七十年代年均约28.5万两,八十年代年均约88.9万两,到1600年以后年均达到100万两的规模。伴随着白银的大量流入,中国的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东南亚各港口。与此同时,明末的海外市场需求也直接刺激了江、新、阔、亭、数等地区的丝织业、棉织业、染织业、制壳业、铁器业、制糖业等行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高胜《隆庆开海: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重大变革》

材料二 1898年,清廷下话:“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侵占。现当海禁润开,强邻环何,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视舰,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经过新政期间的努力,截至辛寒,中国自开商峰(意即中国主动开放的通商口岸,它与条约口岸的实质区别在于是中国政府还是西方列强控制了口岸的政治决策权及行政管理权)的数量已由成成时期的3个增加至19个,如果加上同时期东北开放的16个,其数量已多达35个。

——摘编自杨天宏《近代中国自开商峰研究述论》

材料三 自2013年设立上海自贸区至令今,我国已设立四批自贸区,再加上刚刚宣布的海南自贸区(港),我国的自贸区数量将达到12个,正是这些自贸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门户。除了海南的跨“级”连跳,直接批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和自由贸易港外,其他已经获批设立的10个自由贸易区最有机会实现升级“自贸港”。

——整理自侯名芬《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进程和当代价值新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隆庆开海与晚清自开商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晚清自开商埠。
(3)根据材料三,简析新时期中国自贸区(港)设立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律疏议》规定,每年八月由户部验证度量衡器是否准确,合格者印署后,方可使用;使用不合规的量器,笞五十;致他人损失者,准盗论;监校官徇私不平,治罪。这表明唐代
A.诚信成为政府倡导的价值准则
B.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
C.欺诈不实的商业行为十分普遍
D.政府垄断了度量衡器具制造
2019-05-27更新 | 420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下表是1576-1620年由菲律宾运到中国某物品的估价统计表,该物品可能是
(注:比索是一种西班牙货币单位)
时间1576年1586年1596年1620年
价值30万比索50万比索100万比索200万比索

A.玉米
B.茶叶
C.鸦片
D.白银

7 . 合作、交流、发展、共赢是时代发展的潮流。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海外贸易图

材料二   16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初叶,中国和拉美之间存在着一条太平洋丝绸之路。西班牙自1565年逐步侵占菲律宾诸岛,由此开辟了环太平洋航路。1571年,西班牙人在明都洛外海营救了一艘中国船只。1572年,闽南商人把许多价值不菲的商品运到马尼拉,其中包括丝绸、瓷器和熏香、麝香、金属制品以及水果、肉食腌腊品等。西班牙人全部买下后,转运到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从此,从中国沿海诸港至马尼拉再至阿卡普尔科的船只年年往来。

—摘编自《明清时期的太平洋丝绸之路》

材料三   ……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留给世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新时期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

—摘编自《央视发布权威“一带一路”版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试从社会生活的视角分析太平洋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可行性。

2018-09-2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下图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时代遗址的铜立人着装不同侧面示意图,作为历史材料
A.从侧面反映了巴蜀服饰文化的多样性
B.进一步印证了中华文明源流的多元性
C.此图可作为研究巴蜀文化第一手史料
D.解决了史学界对巴蜀文化的诸多质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东西市共4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
A.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
B.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
C.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
D.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
2018-04-14更新 | 1006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材料四: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社会发展特点。

(2)依据材料指出宋朝儒学新的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特别强调“纲常伦理”的历史原因。

(3)现代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汤因比对宋朝的评价,体现了他怎样的历史观?

2015-04-22更新 | 254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雅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9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