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明代在江浙、福建和广东等沿海地区厉行“海禁”。明代有史料记载:禁令之下,“漳闽之人与‘蕃舶夷商’贸贩方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     
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B.频繁的中外贸易使“海禁”政策瓦解
C.“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A.小农经济影响了人们生活规律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2020-06-15更新 | 232次组卷 | 49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史料记载,汉代富农和地主在生产力方面拥有着耕牛和铁犁的巨大优势,而贫穷的农民无力购买,只能继续使用木制工具,经营稍有不善便会破产而出卖土地。材料反映了当时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铁器牛耕技术尚未发展成熟
C.土地私有制遭破坏D.生产技术进步加剧贫富分化
2020-04-24更新 | 417次组卷 | 25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4·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4 . 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2019-01-30更新 | 5570次组卷 | 83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人根据甲骨文中“犁”字的形状,推断商代已出现牛耕,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近年又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中出土了铜犁。由此可以推知
A.文物史料真实可信
B.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农具
C.铁犁牛耕始于商代
D.文献史料可与考古发现相佐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史料记载:今(唐代)所货木棉,特其绷紧者尔。当以花多为胜,横数之得一百二十花,此最上品。海南蛮人织为布,上出细字,杂花卉,尤工巧,即古所谓白叠布。这一记载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A.棉布成为人们主要衣料
B.纺织工艺技术水平较高
C.棉纺织业代替了丝织业
D.纺织领域吸收外来技术
2018-08-0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现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是北宋最早发行纸币的直接史料
B.说明北宋时期已经废除郡县制度
C.有力佐证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D.体现了北宋活字印刷的高超水平
2018-08-0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个体农耕
D.铁犁牛耕
2016-12-12更新 | 195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平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以及以贩马为业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   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卷48

材料三   通邑大都,酤(买卖)一岁千酿,……其帛絮细布千钧(《说文》:钧,三十斤也),文采千匹,苔布皮革千石。

——《汉书货殖列传》

材料四   及汉通西域,中国的丝绸,大量地运到中亚乃至地中海沿岸一带,成为国际市场上最著名的商品。中国的商人,并因此而有“丝绸人”之称。

——翦伯赞《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是什么?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四,概括汉代纺织业繁荣与发展的表现。
(4)有观点认为:女性是汉代纺织业的主要劳动力,但“女性的劳动成果却被想当然的排除在经济学家的价值计算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2019-09-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嘉靖倭乱”的发生,是明朝“海禁”政策导致的全球化与中国市场需求之间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结果。1567年,嘉靖皇帝痴逝,随后隆庆皇帝即位。隆庆皇帝宣布在津州月港开海,允许津泉两府商人出海贸易,“准贩东、西二洋”,从而形成隆庆开海的局面。有人测算,晚明从月港流入中国的白银,16世纪七十年代年均约28.5万两,八十年代年均约88.9万两,到1600年以后年均达到100万两的规模。伴随着白银的大量流入,中国的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东南亚各港口。与此同时,明末的海外市场需求也直接刺激了江、新、阔、亭、数等地区的丝织业、棉织业、染织业、制壳业、铁器业、制糖业等行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高胜《隆庆开海: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重大变革》

材料二 1898年,清廷下话:“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侵占。现当海禁润开,强邻环何,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视舰,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经过新政期间的努力,截至辛寒,中国自开商峰(意即中国主动开放的通商口岸,它与条约口岸的实质区别在于是中国政府还是西方列强控制了口岸的政治决策权及行政管理权)的数量已由成成时期的3个增加至19个,如果加上同时期东北开放的16个,其数量已多达35个。

——摘编自杨天宏《近代中国自开商峰研究述论》

材料三 自2013年设立上海自贸区至令今,我国已设立四批自贸区,再加上刚刚宣布的海南自贸区(港),我国的自贸区数量将达到12个,正是这些自贸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门户。除了海南的跨“级”连跳,直接批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和自由贸易港外,其他已经获批设立的10个自由贸易区最有机会实现升级“自贸港”。

——整理自侯名芬《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进程和当代价值新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隆庆开海与晚清自开商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晚清自开商埠。
(3)根据材料三,简析新时期中国自贸区(港)设立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