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下表中有关古代中国手工业历史信息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始终居主导地位
B家庭手工业始终存在,产品主要面向市场
C民营手工业明朝中后期居主导地位,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民间手工业专指民营手工业

A.AB.BC.CD.D
2 . 下图是1980年出土于浙江的越窑珍品,下列有关越窑的说法正确的是

越窑褐彩如意云纹镂空熏炉
A.杜甫曾赞誉越窑瓷器“胜霜雪”B.越窑是唐宋以来八大窑系之一
C.釉下彩绘技术已经炉火纯青D.瓷器色彩浓淡协调、艳丽柔和
2021-03-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3 . 历史的精彩之处,不仅出现在稳定时期,更出现在新旧交替时期。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

材料二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迟也。

——《吕氏春秋审分》

材料三   末作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公作”“分地”各指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三分析管仲提出这种经济政策的理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自明朝中期起,中国在各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下列属于“新现象”的表现的是
A.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的兴起B.新的农作物品种的引进与普遍种植
C.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解体D.自由雇佣劳动现象在各部门普遍存在
5 . 中原王朝(部分)与西域往来的主要通道如表。这种变迁说明了
朝代与西域交往的主要通道
河西走廊
南北朝青海道
河西走廊
北宋北渡黄河,再经河套地区
河西走廊
A.交通情况受政治形势影响B.经济重心一直处于北方
C.东西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D.丝绸之路发展陷于停滞
6 . 康熙认为“国家所重,惟在养民”;雍正强调“朝廷设官置吏,原以养民”;乾隆提出“贮粟养民,乃国家第一要务”。这体现了他们
A.以民为本的思想B.民贵君轻的主张
C.强化专制的意图D.富国强兵的夙愿
7 . 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大批渡过长江南下,持续了约两百年。此次北方人民大规模南迁
A.实现了经济重心南移B.加剧了南北文化差异
C.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D.形成了南方军事优势
8 . 道光二年的某碑刻中记载:苏州民间各机户将经丝交给机匠工织,“计工受值”;机匠“稍不遂欲,即以停工为挟制”,机户若与之理论,即“另投别户。”该碑刻内容体现出当时苏州
A.纺织业出现雇佣关系B.农民大多在经营副业
C.小农经济仍占据优势D.阶级矛盾已十分尖锐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商君书》载:“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怠情而致贫者,举以为孥”,这些记载反映了商鞅的治国方略是
A.奖励军功B.君主专制C.重农抑商D.取信于民
2021-02-02更新 | 269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宁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海外贸易的变化可以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19世纪前期中国皇帝认为“富足的中华上国无需外来货物,仁慈的皇帝允许通商乃是一种对洋人赐恩的标志及使其感恩戴德的手段”。(清朝)广州贸易的特征,是朝廷授权“十三家”称为行的商号,作为唯一的对外贸易代理人。

——选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浙江的明州是宋元时期主要外贸港口之一,请写出它在材料一示意图中的对应标号。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促使南宋海外贸易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清朝前期的海外贸易具体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与南宋相比,清代前期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简述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