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2021·湖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乡村振兴

材料一   太宗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既属丰稔若斯,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

——《贞观政要·论务农》

材料二   (在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中)在梁漱溟看来,“所有文化,多半从乡村而来,又为乡村而设”,“中国问题并不是什么旁的问题,就是文化失调——极严重的文化失调,其表现出来的就是社会构造的崩溃,政治上的无办法。”主张从乡村着手,复兴中华文明,以教育为手段来改造社会。为此,他在山东邹平县成立乡村建设研究院,开展乡村建设运动。同一时期,费孝通对广西和江苏等地村子进行田野调查,指出中国农村真正的问题就是农民的饥饿问题。他还看到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前途在于工业化,强调以工促农,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乡村问题,进而解决中国问题。

——《志在富民——费孝通先生的学术追求》等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治国理念。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初政府实现“乡间富贵”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对比梁漱溟和费孝通乡村建设思想的不同点,并简评两位学者的志向情怀。
2021-05-07更新 | 22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湖北卷)03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下表是1576-1620年由菲律宾运到中国某物品的估价统计表,该物品可能是
(注:比索是一种西班牙货币单位)
时间1576年1586年1596年1620年
价值30万比索50万比索100万比索200万比索

A.玉米
B.茶叶
C.鸦片
D.白银
3 . 中唐以后,农户归附政府的户籍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农户家庭中人口普遍较多,更多的农民在从事农业的同时也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这表明当时
A.国家赋税政策发生变化
B.土地兼并得到有效缓解
C.自耕农受到政府的保护
D.商业发展冲击农业生产
4 . “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与该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关的是
A.宋朝奉行“工商皆本”政策,促进了城市商业、手工业的发展
B.宋朝不抑兼并,破产自耕农迁往城市,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
C.成语从侧面说明当时东京行业之多以及手工业的发达程度
D.南宋推行抑商政策,只允许都城有五种商行和八种作坊存在
2018-12-16更新 | 3823次组卷 | 33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12月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工,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城市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各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应运而生。欧文、傅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霍华德主张在进行系统的社会改革前提下,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盖迪斯则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

——摘编自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理论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东京梦华录》记载:“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街北都亭骚相对,梁家珠子铺,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街心市井,至夜尤盛。”由此可知宋代
A.城市布局依然保留市坊分离传统
B.商业经营凸显品牌特色
C.商业活动仍未突破时间限制
D.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2017-10-11更新 | 2632次组卷 | 39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8届高三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
A.棉纺织业开始兴起
B.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
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2017-04-01更新 | 748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北省安陆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