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1 . 市镇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辽西夏对峙时期,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 性商业都会。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动也更为自由。在县城下面, 有许多镇市,城镇郊外的农村还有草市定期集市贸易。在南宋统治区内,商业以杭州为中心, 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发展。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 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 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 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朗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刘克、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镇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0-09-11更新 | 1282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图是魏晋时期墓葬中的“牛耕”壁画。这反映了当时
A.耕犁技术相当完善B.耦犁农具已经改进
C.犁评调节上下自如D.曲辕犁耕作受欢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初,盐铁任私人经营,国家仅设官收税,不问其余。汉武帝时期,桑弘羊提出“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这一提议是为了
A.发展商品经济B.抑制豪强兼并
C.应对财政困境D.满足帝王嗜好
4 . 从如图我们可以得知,中国古代早期
A.政治中心不断向西推进B.经济重心已有南移之势
C.空间差别导致文化迥异D.经济发展影响政治空间
5 . 南宋徽州诗人方回记载:“予见佃户携米…至其肆(店铺)易香烛、纸马、油盐、酱醢、椒姜、药饵之属,皆以米准之。(肆)日得米十数石,每(积)百石,舟运至杭、秀、南浔、姑苏粜钱,复买货物归售。”这体现了该地当时(  )
A.农产品商品化B.商帮十分活跃
C.抑商观念消解D.草市规模扩大
2020-07-2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史记盐铁论》中说:“古者,人们用马代劳,行则拉车,止则就犁。”近代考古发现,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农业生产方式已发生了变化B.以马耕田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铁器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D.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繁荣
7 . 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对外贸易构成了古代亚欧大陆的连接体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丝绸之路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它东起长安,中经河西走廊,越过葱岭,西至地中海以达欧洲。唐高宗至唐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昭武九姓(中亚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人或其后裔的泛称),承担着东西交流的中介使命。……不仅如此,祆教、摩尼教以及中亚音乐舞蹈与历法的传入中原,中原丝绸、造纸技术的传往西方,昭武九姓也是重要的中介。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海外贸易的繁荣渐渐改变了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原先偏远无名的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渐渐成为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而一度为中国门户的西北诸省则渐渐沦为边远的内地。……晚唐和北宋时的外贸业务主要以广州为中心,但到了南宋时,位居福建产茶、产瓷中心的泉州后来居上,取代广州成为当时的外贸中心。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远在汉朝时期贸易就与朝贡相关联。但明朝开国者朱元璋让国家垄断的朝贡贸易成为中外贸易最主要的途径。但是朝贡贸易制度在满洲人征服中国的一个多世纪之前便已失去主导地位。除了证明其无法抑制所有走私之外,维持朝贡制度所需的花费亦成为国库日益沉重的负担。在整个16世纪,明代朝廷默许葡萄牙人占据广东南部的澳门半岛,建立一个私人贸易中心,并逐步开放福建的月港,让中国商人在官方监督下进行私人海洋贸易。只是这些举措仅可视为使繁盛的对外贸易仍合法地依循朝贡贸易体系的权宜性让步。

——摘编自罗威廉《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丝绸之路”东西交流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技术方面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明朝时期“朝贡贸易”逐渐失去主导地位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依循”朝贡贸易的消极影响。
2020-07-2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唐会要》“街巷”中规定坊内非三品以上,不得向街开门。然而,这一禁令在唐后期逐渐丧失了制约作用。这一变化反映了
A.坊市制度有所松动B.重农抑商政策的废止
C.商品经济日益萎缩D.政府对市场不再监管
2020-07-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9 . “(唐代)巡历商人之内,其最著者有由扬子江沿岸运茶而入北方者,有运淮南之盐米而转卖西北者,闽粵之行商,有由水道沿印度洋沿岸而入波斯湾者,或沿亚拉伯海而入红海湾之阿甸者,更有到当时东西交易之中心狮子国。”这说明在唐代
A.闽粤行商垄断了内外贸易B.商业贸易促进了物产交流
C.贸易中心发展为政治中心D.商业繁荣催生了商业都会
2020-07-1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为青铜盘,内盘底铸有铭文18行,284字,是周代微氏家族一名叫墙的史官作盘并记述,称为“史墙盘”;前段铭文颂扬文、武、成、康、昭、穆六代周王的功绩,后段记叙微氏家族和作本盘者自身六代的事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增添了西周微氏家族的研究史料B.可为西周制度研究提供文物证据
C.反映民营手工业不断发展的证据D.铭文记载可与《诗经》相互印证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