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表是西汉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别。这反映了西汉主要意在
时间史料出处类别
元狩三年徒贫民,衣食皆仰给县官,贷与产业《汉书·食货志》生产和消费并贷
本始四年遣使者赈货困乏《汉书·宣帝纪》生产性借货
地节三年假田与贫民,货种、食《汉书·宣帝纪》生产和消费并货
初元元年假公田与贫民,家资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汉书.元帝纪》生产和消费并贷
A.巩固庄园经济的发展B.保护贫农利益
C.维护小农经济的延续D.建立赈贷体系
2 . 明代在江浙、福建和广东等沿海地区厉行“海禁”。明代有史料记载:禁令之下,“漳闽之人与‘蕃舶夷商’贸贩方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     
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B.频繁的中外贸易使“海禁”政策瓦解
C.“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
3 . 下表是宋代部分学者留下的史料。据此可知宋代
材料来源
僦屋出钱号日痴钱,故赁取值者,京师人指为钱井经商陶谷《清异录》
开封“甲第星罗,比屋鳞次,坊无广巷,市不通骑”杨侃《皇畿赋》
自村疃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郡者亦多矣洪迈《容斋续笔》
杭州“城郭广阔,户口繁伙。民居屋宇高森,接栋连檐,寸尺无空”吴自牧《梦粱录》
A.城市建设布局紧凑B.人口的流动规模大
C.城市经济效应增强D.城乡经济呈一体化
4 .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重要变化。记载这一变化的史料是
A.“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B.“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C.“量出以制入”“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D.“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6 . 唐人张籍《贾客乐》诗:“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这一史料反映出
A.商人和农民的生存状态极为恶劣B.农民因羡慕商人地位而弃农经商
C.商人受抑制的局面并未根本改观D.唐朝政府对商业由打压变为鼓励
7 . 据此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韩愈“当今赋出於天下,江南居十九。”《送陆歙州诗序》,作于唐贞元十八年
杜牧“伏以江淮赋税,国用根本。”《上李太尉论江贼书》,作于唐会昌五年(845

A.江南地区赋税十分沉重B.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C.文学史料可以直接使用D.文学作品是现实的反映
2021-09-1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三角贸易对中国的影响B.民间贸易兴盛和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拓展D.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9 . 如图为某同学收集的史料,这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水利工程对农业意义重大B.封建小农经济具有一定封闭性
C.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D.政府比较重视耕作技术的推广
10 . 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2020-12-02更新 | 4407次组卷 | 76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