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夏书》中已有关于度量衡的记载:关石禾钧,王府则有。石和钧是度量衡单位,西周设置了掌管度量衡的各级官吏,共同的任务是保证诸侯国度量衡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诸侯国之间的度量衡存在着较大差异,商鞅变法统一了秦国的度量衡标准器,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为封建社会的度量衡制度奠定了基础,而且对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宋元以后,我国封建社会已进入褒退时期,为了需要,明朝政府在近二百年间共颁布有关度量衡法令十七次。清朝度量衡管理制度大体沿袭明朝遗制。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度量衡制度演变的阶段性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度量衡的统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1-09-0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16届高三五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受到海外市场的拉动,但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却遭到明清统治者极其顽固地抵制。清代初年,政府规定:私自经营进出口贸易者一律处死,货物全部没收。到了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严格规定“洋船只许在广东收泊”。夏燮的《中西纪事》中也记载了当时“洋行据为垄断之利,诛求不已,串通官吏,税费日增”,各种货物的税率没有明确规定,并且存在“向来人要税,货也要税”的现象。18世纪后期,面对西方殖民者以外交手段与中国建立贸易交往关系的诉求,清政府却认为西方商人是慕华而来,倾心朝贡,广州知府蓝鼎元便指出“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的严重问题。

——摘编自刘玲《明清之际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机遇及其丧失》

材料二1890~1912年,全国资产万元以上的纺织厂有25家,而长江三角洲地区就有21家,当时“妇工、童工的劳动已经成为新式工业尤其是纺纱的重要力量”,家庭手工业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近代华侨在国内的投资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如厦门工业80%~90%的厂家都是华侨投资或与华侨资本有关,厦门的裕昌米粉厂每月出产的10余万斤米粉还大批配运至南洋各地。1920年,厦门地方人士发出开辟马路的倡议,成立厦门市政会,负责工程审议和筹款,进行马路建设。据1930年统计,泉、漳两市共计有泉国公司、泉洛公司等23个汽车公路公司,行车里程达1691公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南沿海在全球尤其在东南亚经济圈中的战略影响愈益广泛。

——摘编自张莉《近代华侨投资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变迁——以闽南地区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明清之际东南沿海地区丧失经济发展机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时期我国大力创新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5年,(北京)延庆县西拨子村发现了青铜釜,其内装五十余件青铜器,有鼎、匙、耳环、斧、奔、凿、刀、猎钩、锥、戈等生活用具以及生产工具和兵器,其时代约在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从器形和花纹上观察,这些铜器反映了我国中原地区和北方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的情况。例如,其中有一件口沿饰有重环纹的铜鼎残片,其纹饰可能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出土的铜刀、铜匙、铜猎钩等,也都与我国北部地区同时代山戎遗址出土的器物相.似,带有明显的游牧民族特色。

——摘编自章永俊《北京古代手工业发展因素探析(续)》

材料二   清朝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时期,人口大量增长,农业劳动人口饱和.向手工业转化,因而只能放弃新技术,用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代替。在各类手工业当中,丝织业是比较发达的一种。据统计,鸦片战争前,全国的生丝产量每年约7.7万担.其中商品丝约为7.1万担,价值白银1202.3万两;丝织品产量为4.9万担,价值1455万两;两项合计12的价值2650余万两。这其中江南地区所产的丝和丝织品在总额中占80%以上,主要集中在苏、“、杭等江南都市一些专业的丝织市镇和周围乡村。

——摘编自董粉和《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技术特点分析与思考--以清代苏州织造局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北京地区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的进步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地域性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红,多治麻丝葛绪捆布参,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朝代粮食亩产水平(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
秦汉117(全国)1048.355.72
魏晋南北朝122(北方),215(南方)1167.73.85
隋唐124(北方),328(南方)1450.926.42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总趋势,并指出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1-07-2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漆油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   《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以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摘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初期的海禁政策,对于政府的税收和社会的安定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1684年,康熙皇帝下令准许人民出海贸易,随后又在福建厦门、广东广州、浙江宁波及江南松江先后设立海关,负责管理与外国通商事宜。海外贸易在此时得到一定恢复。但从康熙末年起,海外政策又转向保守,严格限制出海船只的规模和数量,并且对出口商品也有诸多限制,同时还禁止人民侨居外国。到乾隆年间,清政府对于口岸互市的限制和管理更加严格起来,仅限广州一地通商,并严禁私自交易。本来一度繁荣的对外贸易,又复委顿,沿海经济日趋萧条,给当地居民造成严重后果,以致有用四五千金建造的大船,任其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

——摘编自刘隽永《明清两朝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

材料二   重商主义在英国的良性发展,对当时英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着重体现在为英国和殖民地商业利益而垄断帝国贸易的“航海法”:即硬性规定殖民地输出商品必须先到英国,殖民地进口商品必须经过英国;进出口货物必须由英国或英属殖民地船只装载。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通过——系列商业战争和殖民战争,先后打败了航海和商业上的劲敌荷兰与法国,夺取了它们的大量海外殖民地。1654年通过《英葡条约》,英国把葡属殖民地置于自己保护之下。由此,英国确立了对大片地区的殖民统治及商业特权。18世.纪头70年,英国海外贸易的增长势头较大,1700年英国出口量占国民产量的8.4%,1760.年上升为14.6%,出口增长占国民产量增长的51%,推动了英国工业生产的发展。为促进对外贸易,英国政府不断调整对外贸易政策,最终于19世纪60年代初确立了自由贸易制度。

——摘编自林秀玉《英国对外贸易现代化进程之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重要作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贸易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江南与西北地区的经济交流中,官方市场是南北方经贸联系的重要渠道。边军因制作冬衣御寒、折为军饷和战功奖赏品而需要大量棉织品,其中绝大部分从江南地区贩运而来。官方的茶马互市亦很兴盛,梭布、绸缎等是茶马互市的重要内容,绝大部分也来自江南。

西北地区输入江南地区的则主要是各类毛皮、羊皮、药材等产品。官方市场及边境贸易带来了西北地区商品流通的繁荣及西北商人的活跃,为山陕地区的众多商人日后步入全国市场奠定了基础。边境贸易促进了边境城镇的兴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大量的江南棉布运销西北地区也带来了江南市镇的繁荣。明末松江府须上纳棉布12万余匹之巨,加之政府委派的商人采买,成为织户棉织品最可靠的市场保证。但从长远角度看,它又给江南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惰性,使其无需锐意进取。

——摘编自张海英《明代江南与西北地区的经济交流》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江南与西北地区经济联系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分析明朝由官方市场所带来的农业、手工业品的商品化的两重性。
2021-05-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到民国的五百年间,从我国的呼伦贝尔草原到云贵高原,从大西北的沙漠骆驼队到扬州的出洋商船都有晋商的足迹;世界上东起日本,西到阿拉伯世界及欧洲的莫斯科,北起贝加尔湖.南达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都有晋商的产品。故有人说:“凡是鸟儿飞到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他们以商为本,并作出施善的义举,充分发扬了儒家的道德思想。

——摘编自徐敏、马志正《旧晋商的成功与新晋商的铸造》

材料二   2000年始,中国的传媒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改制”“整合”“跨界”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词,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书籍、杂志、电影等在内的传媒业历来被认为是文化产业中的“朝阳产业”02002年,山西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强省”的理念,利用山西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此背景下,山西各类媒体都在积极地开展自己的产业化经营活动。山西省政府和各级管理部门也从政策和措施方面鼓励传媒企业,使山西传媒产业的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摘编自韩晓芳、王醒、张金柱《浅析山西传媒产业的创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朝至民国时期晋商的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山西省在21世纪建设“文化强省”的有利条件。
2021-04-1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瓮安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呈著变化,手工业规模发展,边疆地区获得开发,商业空前繁荣,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全国出现了30多座较大的城市,产品有了更多的销售市场。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富有的机户依靠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带有雇佣性质的生产出现,早期的资本家开始涌现。但在农业生产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封建地主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是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汪娜《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再探讨》

材料二   首先,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并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与压迫,造成农民极端贫困,不得不依附在土地上,以耕织结合方式勉强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其次,历代封建王朝,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以巩固封建经济基础;封建国家对民营手工业和商业,采取征收重税和统购其产品的政策,也是对民间工商业的限制;官营手工业的存在,和民间工场手工业或作坊手工业争夺工匠,对民间手工业是一个严重打击。最后,16世纪以来,中国沿海遭侨寇和西方海盗商人的掠夺,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明朝执行了更严格的海禁政策,关闭了海外贸易的大门。因此,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道路是十分曲折的,直到鸦片战争以前,始终没有成为能够冲破封建制度的力量。

——摘编自于素云《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阻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影响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长期作为人类主要生产工具的石器逐渐被金属器具所取代,进入铁器时代后,随着个体劳动能力的增强,一夫一妻小家庭便从父系家族公社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单位,也就是说生产组织形式由原来的集体劳动转换为个体劳动,土地分配给一夫一妻小家庭使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私田开始出现。秦国的商鞅变法,打破了土地国有制度,至此,个体小农生产组织形式完全形成。

——摘编自李昱姣 刘万云《论中国历史进程中小农经济的必然性和相对合理性》

材料二   春秋战国以后,以家庭为单位、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而构成的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小农经济下的农民自给自足,生产积极性高,是中国古代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小农经济生产规模狭小,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明清之际更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沉重的赋役使小农经济非常脆弱,同时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导致人地矛盾尖锐,也制约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夏辉辉《古代中国的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其影响。
2021-04-12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