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最早出现的黄河中下游手工业区,分布于这一带发达的农业区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的西南、南方及一些边疆地区也相继兴起了一些手工业中心,特别是到明清时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手工业经济日渐兴盛,出现了许多的手工业中心。在原始社会的黄河中下游一带就有了先进的麻纺织业;商朝时,丝织业品十分贵重,但当时已有简单的丝织用的织机;后来,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行业之一;到了封建社会后期,棉纺织业开始兴起与推广;明朝时,棉纺织业逐渐取代了丝织业在纺织部门中的主导地位,成为众多农民的主要家庭副业。

——摘编自欧安欣《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区域分布的变迁及其原因》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无论城市的还是乡村的手工业,也无论是手工工场还是家庭手工业,大多是在商业资本的支配下徐徐发展。从1875年的磁州煤矿到1890年的大冶煤矿,在中国第一代的14家新式煤矿中,无一由原来手工采煤的土窑业转化而来。在商人包买主广泛控制下的手工棉纺织业,也无一演变为资本主义的机器纺织工人。中国近代手工业在进入20世纪之后,一些手工工场开始使用机器。近代手工业的发展,始终以分散的个体生产为主体,没有摆脱“悉听小民自为”的家庭生产之境况。

——摘编自陈庆德《中国近代手工业的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区域分布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发展趋势的内在基础。
2021-05-1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易州高陌社,有节妇田催氏,偕媳王氏,青年失偶……是时,家益困,仅种旗庄田数亩,妇姑饮泣,贫不聊生,耕耘灌溉,力作躬亲……夜则茅屋青灯,机杼轧轧,朔风峭寒,十指冻裂,率以为常。每年租入如期纳课,恶衣粗食,有无不行,上慈下孝,一室愉如。

——乾隆《易州志》卷十六《艺文》

材料二   乾隆五十二年,皇帝写了这样一首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御制诗》五集卷二十八、丁未二《上元灯词》

材料三   “据丁云高供……是乾隆四十四年上与姐夫胡宗义到休宁,合伙租这山场……胡宗义在左祝源等处搭棚开垦,小的在这吕洞汰等处搭棚兴种,两棚相隔二里多远。这冯建周、郑昆山、储玉章、汪南山、陈文翰、冯朝佐、丁添南、郑添光、钱国丰、钱柱丰、纪秀升、何永盛都是小的雇请耕种之人……每人每年工钱四两、六两不等。”

——乾隆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三日安徽巡抚萨载题本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形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基本特征。
(2)材料二中涉及的中国古代经济政策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乾隆皇帝做此决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农业发展的新特点。
2021-05-0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一个美丽动人、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材料二   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三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生产方式的特点。
(2)据材料二、三,概括对外贸易的有益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禁政策的危害。
2021-05-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槐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农村经济较以前虽有所提高,但在广南西路、荆湖南路等广大地区,既不知积肥施肥,也没有水利灌溉工程。荆湖南路的西岸地区,“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木,纵火焚之,俟其成灰,即布种其间,盖史谓‘刀耕火种’也”。在许多地区,“百家为村,有食者不过数家,贫破之人十常八九”。另外,宋政府财政吃紧,急于敛财,往往拿商人开刀,特别是活动在农村的中小商人,更成为其苛敛的对象。

——摘编自全晰纲《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等

材料二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三1980年代中国农村的改革,是在农民的探索与地方开明领导人的支持与相互推动中开始的,粮食等农产品的爆炸式增长,坚定了决策者的信心,最终形成全国性政策。1984年邓小平考察江苏,当地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使他看到了乡村振兴与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希望,他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农村改革见效鼓舞了我们,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

——摘编自萧冬连《从计划到市场:突破如何成为可能》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背景并说明其意义。
2021-05-01更新 | 104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棉花自宋代传入中国后,因其满足人们衣被之需的重要作用而为历代统治者所督导推广,到明代棉作已遍及全国各省区。……到了清代中叶,人口急剧增长的巨大压力一方面推动棉花种植继续向更广大区域分散,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推动各种农作物首先是粮食和棉花向着各自适宜的地区集中。

——《城乡产业互动与近代内地民族棉纺织企业的发展》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021-04-2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正是宋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让许多后世的文人知识分子或多或少都有某种“梦回宋朝”的情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税收发展变化情况简表

时间赋税总额农业税商业税
宋太宗至道三年
(公元997年)
3559万贯2321万贯1238万贯
宋真宗天禧五年
(公元1021年)
5698万贯2762万贯2936万贯
宋神宗熙宁十年
(公元1077年)
7070万贯2162万贯4911万贯

——整理自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

材料二   在宋代,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土地买卖、典当也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松弛。与此同时,瓦肆、勾栏等场所的兴起为市民阶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

——摘编自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税收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并结合所学指出其与材料一所反映现象的内在联系。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的海外贸易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宋初在广州、杭州、明州设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背景并简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呈著变化,手工业规模发展,边疆地区获得开发,商业空前繁荣,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全国出现了30多座较大的城市,产品有了更多的销售市场。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富有的机户依靠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带有雇佣性质的生产出现,早期的资本家开始涌现。但在农业生产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封建地主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是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汪娜《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再探讨》

材料二   首先,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并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与压迫,造成农民极端贫困,不得不依附在土地上,以耕织结合方式勉强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其次,历代封建王朝,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以巩固封建经济基础;封建国家对民营手工业和商业,采取征收重税和统购其产品的政策,也是对民间工商业的限制;官营手工业的存在,和民间工场手工业或作坊手工业争夺工匠,对民间手工业是一个严重打击。最后,16世纪以来,中国沿海遭侨寇和西方海盗商人的掠夺,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明朝执行了更严格的海禁政策,关闭了海外贸易的大门。因此,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道路是十分曲折的,直到鸦片战争以前,始终没有成为能够冲破封建制度的力量。

——摘编自于素云《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阻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影响因素。
9 .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是人类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

材料一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岁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1)材料一反映出什么样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有何特点?

材料二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

——《史记平准书》


(2)材料二体现了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策?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材料中体现该经济政策的具体规定?(不得抄原文)我国古代这一经济政策有何影响?

材料三   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的意思),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西台漫记记葛贤》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其产生的标志是什么?阻碍这一现象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4)明末清初的黄宗羲认为农业和商业是什么关系?
2021-04-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咸阳泾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棉花品种主要是亚洲棉,来自印度,主要传入路径有两条,一条是通过甘肃、新疆境内的“西北丝绸之路”,另一条则是经过四川、云南境内的“西南丝绸之路”……在古代先民的辛勤培育下,亚洲棉逐渐适应中国环境,棉花产量和品质逐渐提高。南宋时期,棉布虽未撼动桑麻织品在衣被市场的重要地位,但棉花种植已深入到长江流域。元朝统一后,随着南方棉纺织技术向北方迅速推广,棉花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江南地区的税收政策也受到影响,有时收木棉布、绢丝、绵等物,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明清时期,棉纺织业在江南的松江地区十分发达,还走上商品化的道路,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摘编自宋鑫秀《元代植棉研究》

材料二   棉花种植区域的扩大,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明清江南地区棉纺织业已成为家庭副业,家家户户从事纺纱,正德《松江府志》记有:“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在制造织布的器具上,江南出现了专业化生产的作坊,布机以青浦黄渡徐氏最为有名,在专业化生产的引领下,江南地区出售纺织工具的店铺也随之发展起来,……明清时期江南已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棉布除了满足当地人穿着外,大部分的棉布纷纷运往各地。

——摘编自黄康健《明清江南棉纺织业技术的理论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棉花广泛种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棉花广泛种植的影响。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