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小农家庭人口的稀少,土地占有的短缺,其经营方式也只能是小规模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生产方式。小农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生产条件又非常贫乏.所以农民生活很不理想。生产基础薄弱,任何一点内在的或外在的破坏力量,都可以把它打乱,甚至把它摧毁。但它作为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核心,对封建统治政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封建统治者又采取种种措施来保护小农经济的稳定发展。

——摘编自洪煜(战国秦汉时期的小农经济》

材料二   嘉庆二十五年时的苏州和松江,即使耕地全种粮食,也不能满足当地口粮所需。小农家庭单靠土地连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必须寻求农业以外的收入。再则,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非常强,农闲季节,家庭中总有一些劳力闲置下来,在劳动力多而土地不足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小农经济日益重视手工业生产,而棉纺织业由于设备简单,技术容易掌握,有丰富的原料材料供应,又有日益扩大的市场,能够吸收大量的劳动力。随着无地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对棉纺织手工业生产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棉纺织手工业甚至由副业渐渐转化为主业。

——摘编自史建云《从棉纺织业看清前期江南小农经济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江南小农经济结构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区经过长期的开发,到明代进入经济高度成长时期,传统社会经济正在发生转型。农家经营的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以农民家庭手工业为基础的城镇民营手工业,在丝织业、棉纺织业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工艺精湛的生丝、丝绸、棉布不仅畅销于全国各地,而且远销海外各国,海外的白银货币源源不断地波入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讲,江南市镇已经领先一步进入“外向型"经济的新阶段。

——摘编自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

材料二   “工业革命对商品的制造方式、制造地点带来了本质性的变化,成为城市增长的强力催化制。”原来在自己的小屋中就可以进行全部手工生产流程的农村工人,现在必须在工厂中才能生产,而且所有的加工流程被流水化。自此,工业由原来的分散转为集中。源源不断的农村工人涌向城市……从1750年到1850年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0%提高到了50%。

——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并说明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50—1850年间推动英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该因素是如何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并推动城市化进程的?
2020-08-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5世纪束开始的持续数百年的“圈地运动”使得庄园制经济和佃农制经济瓦解,个体农民斩断了与土地的联系,成功摆脱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成为仅有劳动力可以出售的“经济人”或“自由人”。他们进入城市,既无财产也无技能,人数众多却不懂得团结,因此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处境极为不利,有时还互相竞争、彼此倾轧。面包等一切生活必需品都要从市场上购买,没有一天的劳作就没有一天的衣食。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等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黄册制度名存实亡,统治者将赋役合并征银,使地亩成为征派赋役的依据。轮班制度和匠籍制度相继被废除,工匠获得了通过市场出卖劳动力的自主权。在此基础上,江南地区的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领域,雇佣劳动力的现象已非常普遍,且清代较之明代有了更大发展。许多市镇有了专门出卖劳动力的场所,甚至一些地区、行业的雇佣工人还组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行帮。政府亦规定:雇工人与其他“凡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乾隆以后,雇工园对工作条件不满等原因在工期未满时就辞工的现象越来越多。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的劳动力市场》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与明清江南地区在劳动力市场形成方面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江南地区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拱。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唐】王建《田家行》

材料二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宋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拍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

——卞宝第《卞制军政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农村经济的新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各国通商”之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种茶之区,市疲山败”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城镇数量大幅增加,城市人口膨胀,城市中工商业从业者增多,地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层出不穷,导致传统的政治性城市向经济性商业城市转化。与此同时,城市格局因古典坊市制的崩溃而有重大改观,临街设店的近代型城市风貌已初见端倪。更值得重视的是,宋代已经出现了少量的生产性工商业城市,如浙东金华可以认为是纺织城镇;徐州附近的利国监可以视作冶金城镇,还有常聚十余万矿冶工匠的江西铅山场、广东岑水场亦属矿冶城镇;四川井研县亦有数万井盐工匠,可谓盐业城镇。

——摘编自葛金芳《经济变革与宋代工商业文明的加速成长》

材料二   在宋代,农产品粮食和原先主要是作为家庭手工业产品的绢帛大量走向市场,转化为商品,并且成为市场上的主要商品。家庭手工业继续发展,而与农业脱离的手工业也有了显著发展。因而为纺织手工业提供原料的棉花、麻和蚕桑等,亦相应地发展起来。为供应市场的需要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甘蔗、果树、蔬菜等也跟着发展起来。

——摘编自漆侠《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农业发展的新现象,并说明其原因。

6 . 材料   清初,承袭明朝赋役制度,分别征收地银和丁银。但是,由于人口增长快于土地面积的增加,土地又不断集中到大地主手里,农民不断丧失土地,又要承担沉重的丁赋,所以无地农民被迫逃隐,既影响了国家税收,又造成社会不稳。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康熙51年(公元1712年),针对“户口日增,地未加广”的情况,规定以现在丁册为常额,固定丁银数量,此后所生人丁,不再征赋。康熙55年(公元1716年),将固定的丁银首先在广东摊入田亩征收,并逐渐推行于全国。这就是清朝“摊丁入亩”的赋税改革。摊丁入亩规定地丁完全按田亩征建制度下按资纳税的原则得到了切实的贯彻,劳役税和实物税最终化合成了单一的货币税。但实际上摊丁入地后,直至清王朝最后灭亡,田赋附加不断加重。

——摘编自张守军《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熙进行赋役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康熙赋役制度改革。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昭帝时,针对武帝时的盐铁官营问题展开讨论,下表为会上双方所持主张。

桑弘羊等官员贤良文学
强国富民之道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设百倍之利,收泽之税罢盐铁,养桑麻,尽地力
治国理民之法令严而民慎,法设而奸禁;法疏则罪漏,罪漏则民放佚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

——摘编自恒宽《盐铁论》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桑弘羊”与“贤良文学”两派的各自主张及其原因。

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宋朝时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宋朝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等。

——摘编自(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2)据材料指出“宋代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的表现。

材料三   伊懋可教授发现:中国在16—19世纪的经济存在“高度平衡陷阱”,即指由于农业剩余的减少以及人均收入和人均需求的下降,劳动力越来越廉价,而资源和资本越来越昂贵。因此,随着农耕和运输技术的日趋完善难以作出细小的改进,农民和商人的合理策略取向不是去发明省力的机器,而是经济地使用资源与固定资本。一旦出现任何短缺时,基于廉价运输的商业灵活性是比发明机器更迅速、更可靠的补救办法。巨大而静态的市场,无法在生产体系中创造出有可能促进创造力的瓶颈。正是这种传统经济的发展使有利可图的发明变得越来越困难。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不能实现转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两朝……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清代进出口的商品数量不断增加,且种类繁多,因而贸易商品流通值呈直线上升。但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是内向保守的,以禁为主,并从未间断,有的时期还出现了重大发展。据统计,在鸦片战争前的中西贸易活动中,西方诸国都表现了偏重中国物品的倾向,使中国常常处于贸易的出超地位。

——摘编自张增香《试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色》

材料二   近代中国各年份进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

年份出口商品进口商品
原料半制品制成品生产资料消费资料
189315.628.555.98.491.6
191039.82535.217.682.4
192040.121.139.428.571.5
193049.715.734.626.973.1
193648.312.339.544.555.5

——改编自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材料二:



明代“耕耘图”

17世纪,中国犁由荷兰人带入欧洲。由于中国犁简便轻巧,操作容易,节省畜力,而工作高效,因此,很快就在欧洲推广开来,……甚至还传到了美国。到1 8世纪,中国犁已是欧洲最便宜而又最好的犁。后来,欧洲人在中国犁的基础上设计出钢架犁,进一步提高了工效,推动了欧洲农业革命的到来。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饿莩,饿死的人)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

材料四:   


材料五:下图这两件清代瓷器,现藏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史载,16~18世纪出现了中国瓷器外销欧洲的高峰,当时欧洲的皇室、贵族和富有人家竞相购买中国瓷器。对此,一位西方收藏家评论道:“有着数千年传统的中国瓷器,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18世纪末中国瓷器外销却走向衰落。这固然和欧洲制瓷业的兴起、竞争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当时中国政府实行的政策有关。这一政策不仅限制了中国瓷器外销,更严重制约了中国制瓷业的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图文:对欧洲农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犁是________犁;中国历史上,这种犁最早出现于________时期。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统治阶级采取了什么措施?并分析历代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布局、城市功能二个方面分析两个城市有了哪些变化?
(5)从造型、装饰图案和器面绘画看,这两件清代瓷器有什么鲜明特色?根据图文:18世纪末中国瓷器外销走向衰落的国内因素是什么?
(6)综合上述全部图文,应如何认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
2020-07-1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

材料二   宋人发明了诸多可以代替人カ、富力提供动力的自动化器械,虽然没有发明蒸汽机,但人们对大自然动力的利用已相当自觉。宋朝是一个大量使用水轮技术的时代,人们利用水力进行春难、研磨、鼓风、戽水、纺纱等,在许多磨茶作坊、磨面作坊、纺织作坊、冶炼作坊中,都采用了水力驱动机械。宋朝政府对发展水力机械与自动化手工业作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宋政府还在京师与一部分州设立“水磨务”,管理水力机械。甚至有人提出在汴河上设置一百盘水磨、用于手工业生产的计划。

材料三   明代晚期的民窑青花瓷,即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几朝,从这时期装饰题材上来看,几乎每一类题材都有其极为精彩的代表作品。这一时期便是中国明代民窑青花瓷发展最为全面的时期,题材从反映民间市井生活,农人劳作的情景到文人墨客,神仙题材都有,非常丰富。在嘉靖至万历年间,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作为出口最多的产品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的陶瓷之都,而外贸的发展则使民窑青花瓷也吸收了许多西洋的文化,创作的作品中既有生活中的鲜活,又有中国传统画的水墨韵味,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产生出更为动人的艺术形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种基本形态”分别指什么,分析形成哑铃状”分布态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手工业领域有何突出特点,并归纳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民窑青花瓷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