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上丝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该路指从中国东南出海至太平洋,或经南海至印度洋到南亚、西亚及非洲的航路,唐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但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北宋、南宋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保证了海上丝路的持续兴旺。

——摘编自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功能与当代启示》

材料二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我国公民和企业走向海外的数量屡创新高。“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利益独享的地带,而是各国利益共享的地带。建设“一带一路”,充分彰显了中国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和互利共赢的合作态度,有助于我国同沿线国家一道,推动政治、经贸、人文、安全各领域合作再上新台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真正使中国梦与世界梦交相辉映。

——人民日报20141224日《“一带一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交汇桥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依据及时代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体制下,中国与贡国的关系是不侵略和不干涉的和平关系。是否与中国往来和是否向中国进贡,是自由选择的。向中国进贡的国家,中国也不干涉他们的内政。正如我国学者所指出的:“朝贡制度是以中原王朝的宗主地位为前提,这种体制的宗旨是“四夷顺而中国宁',它是防御性的而非侵略性的。”……朝贡制度得以建立和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这种制度对于关系双方都是有利的。中国的强大和繁荣稳定是朝贡制度建立的前提条件。

——刘炳香《中国古代外交展开的思想背景与制度框架》

材料二   周恩来把中国革命的根本经验引申到新中国的外交领域,提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他指出:“维护得来不易的民族独立,政治上自主而不允许任何外来干涉,经济上自主而不依赖外援,这是我们决定外交政策、处理外交问题的出发点,也是区别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所在。在这个原则问题上是决不能让步的。”他强调:“我们愿意和一切平等待我之国家合作。我们不排外,不挑衅,但必须站稳立场,否则就只能倒在外国人的怀里。”

——齐鹏飞《新中国70年和平外交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体制的特征,结合所学指出朝贡体制在明清对外贸易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体现周恩来外交思想的具体政策。
2023-01-23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周边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历代的茶叶贸易可以折射出中国商业政策的发展概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茶叶征收税赋和实行专卖政策从唐朝开始,茶税起初只就产地及通过商人征收,其后到文宗(公元826840年)时,根据盐铁使王涯的建议,实行专卖,其办法是“徙民茶树于官场,焚其旧积者”,即实行“官种、官制、官销”制度。唐代对于茶的走私,打击十分严厉,不仅组织了缉私队伍,而且规定如贩茶叶3次,总数累计超过300斤者即处死刑。

——屠振林《我国古代茶叶专卖政策和茶税征收办法》

材料二   在贸易与流通领域,宋代的茶叶流通专业化市场大量形成,并在行业规范建设方面日趋完善,专门从事茶叶收购和精加工及转卖流通的茶行商号、专业化手工作坊、茶厂、贸易市场等遍布各大中城市,茶楼、茶肆等休闲消费的经营场所大量出现,成为一个城镇、地区繁华与否及开放程度大小的重要标志。

——周晓景、黄为《中华茶事:茶与社会民生》

材料三   在中国近代史上,茶叶贸易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如清同治六年(1867)福州口岸出口额为20759941元,其中茶叶出口额总计19080665元,包括红茶18974667元,绿茶105998元,占出口总额的91.9%。鸦片战争实质上是一场鸦片与茶叶的战争,中国近代茶业的兴衰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史。

——周晓景、黄为《中华茶事:茶与社会民生》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政府的茶叶贸易政策,结合所学,指出宋代茶叶贸易较之唐朝的发展之处。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如何理解“鸦片战争实质上是一场鸦片与茶叶的战争”?
2023-01-2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广东专用)03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置市舶司(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根据考古发掘,东起日本,南到印尼,西到东非,甚至在非洲内陆的津巴布韦都有宋代瓷器的迹象。据记载,与宋代进行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十个,其中宋代海船直接到达的有二十多个。……北宋初年,广州的市舶收入只是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2%,到了南宋初年占据了全国财政收入的20%

——摘编自梁俏《宋代海外贸易特点及其评价》

材料二   明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政权并防止“倭寇”侵犯,严厉实行海禁,明文规定私下与外商互市者处以重罪。明代对外贸易采取了严格的朝贡贸易,只准两国之间官方相互进行贸易,私人船只不准往来。明代对朝贡国家、路线、港门、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详细而严格的规定,明朝对朝贡国家予以官方证明。对外贸易“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

——摘编自马珺《浅论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朝贡贸易的特点。
2023-01-18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时,江南地区还处于地广人稀、农业落后的状况。但到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水稻亩产量从西汉时期的四石升至东汉时期的约六石。据考古资料显示,湖南、江西等地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陶罐、陶仓等物品。江南郡县明显增多,垦田多辟,耕地面积扩大。广大农民辛勤耕作、农业劳动力资源增加、汉越民族交融和共同开发、相对较好的自然条件以及铁农具广泛使用,成为此时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水平仍远低于北方,但还是为后来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作了一定的准备。

——摘编自夏时华《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若干原因探述》

材料二   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南方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023-01-1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越官府廨垣及坊市垣篱者,杖七十,侵坏者亦如是。

——《唐律疏议》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大唐六典》

材料二 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食货》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南宋《梦粱录》

材料三 明清时期,星罗棋布的江南市镇大都位于交通便利之区,农村居民出户,不到十里就有一个市或镇可以买卖货物。市镇的地位大致在农村与府城之间。苏州府城位于江南水网的中心地带,各主要水路把郊区市镇与苏州府城紧密地连在一起。

——李伯重《多角度看江南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宋时期城市商业活动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并简析江南市镇发展的影响。
2023-01-1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经济、政治、社会、思想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新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代及宋代初期,占城稻被广泛引入长江流域,它一年可有两熟,甚至三熟,而且产量比一年一熟的小麦要高一倍,从而引发了一场“粮食革命”。自占城稻被广泛引进之后,适合种植的江南地区终于确立了经济中心的地位,“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

——摘编自吴晓波《浩荡两千年》

材料二   宋代在婚聘上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种重门阀世族,而看金榜题名之人;二是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利益。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斥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王家范、张耕华《大学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初“粮食革命”的主要表现,简述其对中国经济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社会的新变化。并用一句话概括宋代经济发展对社会变化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儒家学者重新解释儒学经典的现实意图,并指出“理”的内涵及主要获取方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郑和七下西洋盛况空前,但是他下西洋的大量原始资料,如皇帝敕书、郑和船队的编制、名单、航海日志,帐目等,本应存于兵部档案,如今却已荡然无存。据称有大臣因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国家财政难以负担,生恐皇帝再有此举,故私自藏匿并销毁。郑和之后的明清时期,政府转向放弃领先世界的航海技术,关上了通往海洋的大门,直到四百多年后被西方国家用枪炮强行轰开大门。

材料二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认为海洋经略“实为海疆久远之谋”;魏源不仅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海防思想,而且提出了大力发展工业和航运业推动海洋贸易生产发展,“以商贾为本计”的海洋经略思想……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之间,李鸿章发出了“御外之道莫重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的呐喊;张之洞提出了“整顿海军实为经国要图”……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指出:“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海军实为富强之基”。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海洋经略主要体现在有限的海洋防卫力量建设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在经济、政治、法律、军事、科技等广泛的范围内较为全面的经略海洋,先后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进行了一系列海洋立法,发布了《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等政府性文件,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等解决与周边国家海洋争端的思想,使我国海洋事业获得较快的发展。但是不容否认的是,我国仍然与海洋强国的目标有较大差距。

——摘编自刘中民《国际海洋政治专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基本海洋政策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先进人物的海洋经略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背景。
(3)简要评析材料三中的中国现代海权思想。
9 . 农业作为立国之“本”,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农村历经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人民公社的发展阶段,而农业技术变革也由最初的推广新式农具、良种改造发展到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增产丰收。

——摘编自苏泽龙《新中国成立初期传统农业改造研究》

材料三     1980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首次突破多年来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肯定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土地所有制发生的改变。在“良种改造”中,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农业科学家是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简析其积极影响。
2023-01-1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普通高中2023年1月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江南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时期,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苏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苏州的繁华带来了奢侈消费的风尚,使它成为当时的时尚之都,邻近的地区纷起仿效,奢侈消费风尚逐渐弥漫于苏松杭嘉湖诸府所属各县各市镇,并通过频繁往返于各地的商人为媒介,很快向各地散播。在奢侈性消费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王公贵族和上层士绅。他们集特权和财富于一身,成为晚明奢侈商业的最大受益者,并在权力的庇护下,抢占商机,与此同时,商人通过与士大夫相结交攀附,逐渐跻身士绅之列。这一潮流催生出晚明乃至整个帝制晚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那就是绅商,这个阶层将权力与财富相结合,成为明清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现象。士大夫热衷于奢侈商业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可谓利弊兼有,而绅商形成的另一途径,即由商入仕,则可帮助我们解读何以中国商人难以形成自己独立的阶级意识。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等

材料二   18世纪以来,英国消费领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预示着现代社会给人类所带来的物质进步和精神愉悦。各种奢侈品如茶、咖啡饮品、食糖、郁金香、衣帽、珠宝、银质盘碟、精致家具以及其他新潮商品充斥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领域。一种感官和精神上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也被前所未有的刺激起来,弥漫着整个英国社会。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奢侈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不断由贵族阶层下移到富有的中产阶级及社会下层。由于奢侈品多是与人们追求优雅、精致以及愉悦生活方式分不开的,所以奢侈消费追求直接刺激了奢侈行业的发展。18世纪英国奢侈品制造业有丝绸行业、陶瓷工业,甚至到制鞋业、帽子业以及马车制造业等。18世纪英国最有名的两个金属制品中心是伯明翰和谢菲尔德,伯明翰以五金制品和小玩意闻名欧洲,谢菲尔德以刀叉制品闻名,其中伯明翰制造的各种工业品在欧洲和美洲市场深深烙上了“英国制造”的特性。

——摘编自曹瑞臣《论海外奢侈品消费对近代英国社会的推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以来奢侈消费风尚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明时期与近代英国奢侈风尚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奢侈消费风尚的认识。
2023-01-05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