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8 道试题
1 .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时期(西汉、唐朝、明朝)的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相关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对应的历史时期。
2022-03-2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2 . 大航海时代海洋是一个国家通向远方的重要路径。1405年,明成祖派遣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1492年,哥伦布获得西班牙女王的资助踏上了开辟新航路的征途。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徐徐拉开……

材料一   

郑和船队哥伦布船队
规模最多200艘,最少62艘第一次3艘,最多17艘
船种各船种分别负责指挥、运粮、运兵等任务第一次1艘旗舰,2艘轻快帆船
配备配有水手、船师、工匠、医生、翻译、武装人员第一次航行带了约15个月的食物

材料二   郑和船队每到一地,都要先向当地的国王、酋长宣读明朝皇帝的诏书,赠送珍贵的礼品,然后用所带的瓷器、丝绸、麝香、铁器和金属货币,交换各国的珍珠、宝石、香料及珍禽异兽,还同当地人分享中国的历法、图书、冠服、乐器、度量衡器、种植技术等。

陛下应该下决心让他们成为基督徒,我相信只要开始做,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为西班牙赢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广大的领土和巨大的财富以及他们所有的人。毫无疑问,在这些土地上蕴藏着大量黄金,……这里还有宝石,有名贵的珍珠,取之不尽的香料……也许这里还有数量可观的棉花……

——哥伦布《航海日志》(1492年11月12日)

材料三   许多国家在郑和访问后,都与明朝建立起邦交和贸易往来,部分国家的使团甚至搭乘郑和的船只来“朝贡”。有一次随船队到中国的各国使臣竞达1200余人。满剌加、苏禄、浡泥的国王还亲自到中国朝见明朝皇帝,以表达对中国的友好感情,其中苏禄和浡泥国王在中国期间不.幸病逝并葬在中国。

1519年,西班牙人科尔特斯带着600人、17匹马、10门大炮到达墨西.哥,用三年时间征服了富庶的阿兹特克帝国。金字塔、庙宇和王宫都被夷为平地,拆下的石头被用于建造西班牙政府大楼和教堂。阿兹特克人也因杀戮和感染欧洲人带来的病毒而大量死亡。美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系解体了,取而代之的是欧洲人的宗教、语言、文化和政府。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你能提取哪些信息?
(2)根据材料二,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行目的和行事方式上的差别。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西方在对待外部世界和处理文化差异方面的不同模式?

3 . 材料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朝由盛唐进入中唐。战争顿繁户籍制度遭到破坏,”民富者多丁,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唐德宗建中元年推行杨炎创立的两税法,两税法不以人丁为本,而以资产为差,资产多者税重、原来不承担租赁庸调义务的不课户一律纳税,实现了部分摊丁入亩。开征盐税、茶税、酒税、矿产税、工商管理税和交易税这五种工商税,这些税收在德宗建中年间在平定藩镇之乱的关键时刻起到重要作用。为了保证新的财政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改革财政经济管理体制形成了财政三司领导下的地方理院制,负责对地方财政税收的监督检查工作,确立了“上供、送使、留州”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但政治腐败;藩镇割据制约了财政经济改革的作用。

——摘编自刘太祥《试论中唐财政经济改革的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唐财政税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唐财政税收改革的影响。
4 . 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


宋代人才部分地区分布变化简表

关中区(二路)江北区(十路)四川区(四路)江南区(八路)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宋初至澶谰之盟
(公元9601004
3735.2433038.93617.31406.28
澧渊之盟至绍兴和议
(公元10041140
4139.0539046.048139.1392341.39
绍兴和议至宋末
(公元11401279
2725.71127159043.48116752.33
总计1051008471002071002230100

——肖化忠《宋代人才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

材料二   以宋仁宗一朝为例,出类拔萃、彪炳史册的人不下数十人,为历朝历代所罕见。其中,最著名的有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文彦博、欧阳修、包拯、张方平、司马光、王安石、曾巩、刘攽、刘恕、蔡襄、苏轼、苏辙、苏颂、沈括等。他们当中既有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也有才能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犯颜直谏、风节凛然的谏臣。

——何忠礼《科举改革与宋代人才的辈出》

材料三   人才问题历来为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但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在中国古代出现了“论德而定次,是能而授官”“学行兼优”“治天下以人才为本,求材以教导为先导”“欲木之常茂者,必培其根”“半部论语治天下”等观念,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黄启昌《中国古代人才统计中的价值取向》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代人才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古代人才的价值取向。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0年,福建官员杨捷等人为缓解百姓生活压力、防止敌对情绪再次高涨,上琉请求开海贸易,同年,金门、厦门、铜山、海坛四岛率先开海,之后整个海禁政策随之松动。1683年,郑氏反清力量覆灭,1684年清政府正式废除海禁政策,大量中国商船出海贸易,海外商船也纷纷来华,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增长,中外交往也随之增多,清朝国力进一步提高。

材料二   1684年海禁政策废除后,众多沿海华人到东南亚的吕宋、马六甲等地进行贸易,并逐渐定居于此,这些海外华人中包括部分明末反清移民和从台湾出逃的郑氏后人。康熙帝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逐步禁止内地人民前往南洋。1717南洋禁海令出台,禁止沿海地区的人民前往东南亚、南亚等南洋海域进行贸易。

——以上均摘编自王玉婷《康熙年间的海禁政策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熙帝废除海禁政策的背景和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康熙帝时期海外政策变化的认识。
6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唐代中书、门下、尚书三省职权的分配如下:中书省主管命令的拟定,经过画敕成为皇帝的命令后再送达门下省。门下省对每一道命令都有副署权,如果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省的命令就不能下达。诏书经过门下审核以后,送到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是最高权力执行机关,总揽六部。这样,在最高决策权和最高行政权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一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 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还用(州县)设立通判的办法,(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宰相的次官,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几个人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除此以外,还设立了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叫枢密使,地位与宰相相等。执政与枢密院合称为二府。另外,还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专门机构“三司”担任。它的长官叫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司使直接听命于皇帝。至此,唐代所谓“总领一切事务”的宰相的权力,完全被分割,只剩下一部分权力,许多大小军国事务都由皇帝直接处理,君主独载体制正式形成。

——(日)竺莎雅章著,方建新译《宋太祖与宋太宗》

材料三   唐代中期商业出现繁荣,一些原为政治和军事中心的城市,大多发展为商业中心。由于首都长安的规模最大和最为繁荣,长安城外城共有108坊,这里主要是王侯将相大小官员的住宅,坊外围东西二市,店肆林立,排置有序,商品充足,行人鼎沸。由于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达,交通事业亦大大地发展起来,各大城市之间,特别是长安同各地都有宽阔的驿道。

材料四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变化,当时的商业最为发达的是都城开封,到处是手工作坊,到处是商店,酒楼,茶馆,旅社,行商坐贾,人来车往,热闹非常。市场上的商品从金银器具到水产果品,应有尽有,街道上的营业,既有日市,也有夜市。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启良《中国文明史》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简介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并分析这一制度的主要优点。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宋代中央政制和架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及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都长安不仅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而且也是亚洲和世界的商业中心之一。宋代时,政府实行恤商政策,商人们甚至可以自由地选择交易的时间和地点,交易的场所大大增加。唐朝以长安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辐射全国的交通网络,还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建立了国际性的水陆交通通道,从而促进了中国和欧亚非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交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国内市场的联通,也大大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从而使对外贸易的税收成为南宋政府的重要的财源。商业资本的扩大和商品交换的频繁,从而使货币铸造量猛增,于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北宋时期应运而生。

——摘编自《商品经济与唐宋之际社会变革》

材料二   最繁华的江南地区形成了五大工业区,即松江的棉纺织业、苏州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苏、松、嘉、杭、湖五府还有若干新城镇兴起,如苏州的盛泽镇、震泽镇,杭州的唐栖镇,都是丝织品及其原料的著名产地。正统元年(1436年),鉴于社会上“钱贱而不便大用”“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的客观事实,明英宗下令“弛用银之禁”,于是“朝野率皆用银”。

——摘编自滕新才《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二重性质诱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有什么新发展。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宋择偶观

材料一  (唐文宗)曰:“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崔、卢:唐代北方士族门阀)

——(宋)欧阳修《新唐书》

材料二  诸与奴娶良人女为妻者,徒一年半,离之……其奴自娶者亦如之。主不知情者,无罪;主若知情,杖一百。

——《唐律疏议·户婚》

材料三  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省试)人士,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娇”。

——(宋)朱或《萍洲可谈》

材料四  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司马光《书仪》


(1)材料一、二反映出唐代婚姻最看重什么?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根据材料三、四总结宋择偶的标准,并指出其体现的宋代社会变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耕织图”是中国古代表现农业生产的图画。已发现的汉代牛耕图皆位于北方州郡,南方地区尚未发现牛耕图像。这些农耕图像的题材内容从表现人力锄耕逐渐变为“徙民屯田,皆与犁牛”。嘉峪关魏晋墓室耙地图有两幅,一幅系“二牛一人式”,一幅展现了另一种播种方式:前面一妇女播撒种子,其后一男以耰(yōu)打碎土块以覆盖播撤下的种子。唐五代时期的牛耕图多数展现了“二牛一人式”的耕作方式,少数为“一牛一人式”,主要发现于陕西三原李寿墓及甘肃莫高窟等地,且数量较多。宋代是我国耕织图发展的重要时期,楼璹(shú)绘制的《耕织图》系统描绘了南方农业耕作生产的全过程,后世依照楼图临摹和翻刻者众多。清代耕织图的创作最初由帝王命宫廷画师临摹楼图作画,再由帝王亲自题写诗文,装裱成为完整的书画作品后择其优者刊刻印行,刻立石碑,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耕织图”文献,或深藏清宫、或赏赐王公、或立碑长存、或流布民间、或广传海外。

——摘编自张铭《历代<耕织图>中农业生产技术时空错位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历代耕织图呈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耕织图对研究古代百姓日常生活的史料价值。
2021-12-27更新 | 2891次组卷 | 20卷引用: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10 . 边疆治理与海洋权益

材料一   西汉时期,大臣晁错曾向汉文帝建议“徙民实边”,大臣赵充国曾向汉武帝建议“屯田于边防,戍卫与垦耕并顾”。……到了明朝,统治者更是大兴屯田。为结束元朝梁王巴把剌瓦尔密在云南的统治,早日实现全国统一,朱元璋欲取道贵州,进攻云南。但当时的贵州,交通梗阻,经济落后,民族关系复杂。为解决这些问题,朱元璋决定在贵州屯田。明代因军屯、民屯、商屯进入贵州的人数约三四十万,其屯田总计约400万亩。朱元璋采取了“移民就宽乡”的政策,即把“地狭民稠”地区的居民迁往“地广人稀”的边疆。

——摘编自舒彩前《古代移民实边政策的当代借鉴意义》

材料二   1840年的鸦片战争,……我国沿海地区和东北、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一些边疆省区的外患日益突出,出现了边疆全面危机的严重局面。……应该说,自明代以降,在中国内边防务问题依然严重存在的同时,现代意义上的边防,即外边防务问题开始提上议事日程。可清朝统治者面对边疆防务这种变化的形势,仍沉迷于治理“内边”的传统治边政策而不思也不会防备外患,致使前期治边政策的辉煌很快成为明日黄花。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治理——从历史到现实》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与明代移民实边政策的不同,并简析古代移民实边政策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清朝传统治边政策成为“明日黄花”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