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评析材料中有关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0-04-06更新 | 590次组卷 | 3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世纪的中国与西欧,在食物骚乱(由食物问题所引起的群众抗争)方面有相似之处。西欧的食物骚乱,发生在对食物供给的新要求取代旧要求之时;新的市场结构和新的经济意识形态,受到正在强化中央集权的国家的支持,而生产组织和技术方面的变化,带来了食物供给与流通的新渠道。明清时期的中国,小地区内的和长途的商业性粮食流通的扩大,是各地区经济内部多样化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专业化的一个方面;收成的波动加深了对市场上的粮食依赖,同时又加强了对市场以外粮食的要求;当商人、富户和国家不能使仰赖他们所控制的粮食为生的人们以其熟悉和能够接受的条件获得粮食时,食物骚乱就出现了。

——摘编自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


联系所学知识论证材料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0-03-11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卷(五)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千多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世界,融汇出耶路撒冷三千年的历史;成吉思汗的蒙古铁蹄一路向西,在带来杀戮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从张骞通西域到“一带一路”,翻开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我们或将发现,丝绸之路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摘编自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阅读材料,自行选取或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变世界的七种元素:代表着力量又具有进攻性的铁;组成生命又释放热量的碳;折射着人类贪婪欲望的金;为世界留下影像的银;蕴藏巨大毁灭能量的铀;创造白色纯净空间的钛;以及催生互联网世界从而彻底颠覆人类生活的硅……发现元素和利用元素的历史,也是人类进步革新和贪婪疯狂的历史,在促进人类繁荣的同时,也改变着人类的本性,引发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


——据(英)约翰·布朗《我们如何走到今天:改变世界的7种元素》


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在上述七种元素中选择任意一种,概括其表现形式的变化,指出历史上与其相关的史事,并结合史实说明其产生的历史影响。(要求:简要概括表现形式的变化,写出至少一例与其相关的史事,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历史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毓海说:“在关于中国历史的叙述中,无疑存在着强烈的‘自我卑劣化’的倾向,这种‘阴暗史观’影响深远,如“奴性史学”、“礼教吃人说”、国民劣根性批判、全盘西化、废除汉字说……总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种族统统不行。”

“尼采的《历史的利弊》(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翻译为《历史的用途和滥用》)是极透彻的文章,他说一切伟大的民族都必须懂得‘积极健忘’的道理,因为一个伟大的民族,不但要懂得‘保存生活’,更要有能力‘创造生活’,而为了创造新生活,就必须丢掉历史的负担,特别是忘掉那些黑暗,告别阴暗心理。”

“有人说,美国人性格中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们是尼采‘积极健忘’论的彻底实践者。美国的大法官StevenHolmes有一名言:美国性格最健康之处,在于他们都遗忘了几乎所有的开国国父都是奴隶主这个事实,而专注于国父们是自由民主的奠基人。如果美国的史观是阴暗的,那么,美国的小学课本里一定是说华盛顿是个恶霸奴隶主,但美国偏偏不这么做,在美国的历史叙述里,几乎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伟大光荣正确,美国性格的这一点,起码值得我们思考。”

——摘自:韩毓海《沦为公务员的现代从政者需思考王阳明》


阅读材料,将韩毓海教授要阐明的思想概括为一个论题,然后运用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天大多数的历史学家都相信,大约在11世纪发生了一场“唐宋变革”:中国历史从中世纪的黄昏转入近代的拂晓时刻。不过,不管宋代与唐代之间看起来有多么大的差异,宋朝的近代性同样是前代文明冲积的结果,比如从唐代的“飞钱”孕育出宋代发达的商业信用,瓦解于宋代的坊市制在中晚唐已经出现松动,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也是继承自唐朝设施。“唐宋变革”并不是断裂式的突变,而是内在于文明积累的突破。从18世纪起,处于近代化进程中的西欧开始出现了一种傲慢的论调:一些对中国了解非常有限的哲学家根据他们的想象,对中国文明作出了“停滞”的定性。事实上中西的历史都不可能停滞,西欧历史以他们的轨迹演进,中国历史也以自己的轨迹演进,经过漫长的文明冲积,“造极于赵宋之世”,产生了近代化的大突破。——我们这样的描述,也挑战了费正清先生提出的“冲击——回应”理论。

——整理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提取材料中关于宋代历史的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论证充分)
7 . 阅读材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

时期史实
秦汉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自波斯湾而还
中国的铸铜和制漆传到朝鲜
隋唐唐朝高丽了盛行玄奘西行胡椒、波斯枣、无花果、开心果等传入中国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自己的文字
宋元设置节舶式管理海外贸易指南针、火药相继传到欧洲刺桐港(泉州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
明清郑和七下西洋,远至非洲、红海沿岸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流传海外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明确说明需史论结合。)
2019-03-29更新 | 1184次组卷 | 26卷引用:【市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2019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2
8 . 阅读材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5-16世纪始,人类社会开始从国别的、地域的历史进入“世界历史”。在西方和东方文明内部都先后生长出现代经济和思想文化等“世界历史”的因素,并按照体现着这一总趋向的各自特殊发展道路而走向对于人类普遍价值的认同。在中国,从明代嘉庆初至清道光二十年,即16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正是一个使古老文明汇入世界历史的特殊发展时期,它既体现着社会发展和人类心灵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又因中国古代文明形成和发展的既往的特殊性而使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社会发展和思想启蒙的道路具有格外“坎坷”的中国特色,

——萧萐父、许苏民《明清启蒙学术流变》

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论述须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婚姻观念
中国西方
婚姻目的扩大亲属同盟,传宗接代爱情是男女结婚第一位的、必不可少的动力。维持美满婚姻的首要条件也是爱情
择偶标准身家清白、门当户对,郎才女貌两个人的互相契合。其余的条件像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则可以不在考虑之列
夫妻关系丈夫往往在婚姻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妻子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形成“男主外,女主内”的文化分工夫妻共同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家中的大小事情均由夫妻二人共同商定

——据《中西方婚姻上的差异: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为家庭而非爱情》整理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外婚姻关系的状况。任选上表中一种婚姻观念,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中外关联、写明观点、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