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复活的兵团》解说: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在统一后已按照“国标”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秦朝《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有利于统一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
B.说明了秦朝统一全国的原因
C.反映了秦朝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
D.秦朝手工业生产的水平发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代,许多诸侯国建立了市税、关税制度。春秋时期,齐国市税为总货值的2%,关税为总货值的1%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的市、关税总和可达到总货值的10%。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A.发展商业成为各国致富的重要手段B.税收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C.诸侯争霸为商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D.重农抑商政策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
2020-12-0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论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点,观点合理,阐述须史论结合)
4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康(今南京),其市场的设立已不完全严格按照传统的“面朝后市”的格 局,而是沿秦淮河排列开来,从城市的空间分割上打破了以前规整方正的格局。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B.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已实现南移
C.源于孙吴时对建康奠定的基础D.建康已经打破坊市制度的界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对下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长江流域发展速度高于黄河流域B.畜牧业与农业区域分布界限明显
C.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经济中心D.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出现了分离
6 . 下面是中国古代某-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对此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A.以庸代役利于保证农时B.魏晋时期开始实施该赋税制度
C.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税D.国家加强r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7 . 明朝海禁是明朝政府对海事活动进行的一系列限制政策的统称。下列关于表格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明朝始终厉行海禁B.明初海禁没有任何值得肯定之处
C.中外往来由此断绝D.隆庆开关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8 . 南宋时期开始流行“天上天堂,地上苏杭”的谚语。地处江南的苏州、杭州两地,已成为当时人们最为向往的富庶繁盛的都会。江南一带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华夏九州之内经济最发达、文化最先进的区域。这与广大北方移民的参与密不可分。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南宋时北方经济相对落后
C.南宋时大量北方人南迁D.北民南迁推动南方经济发展
9 . 清代学者陶熙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以上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材料反映清朝“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成为社会风气
B.材料反映土地兼并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C.材料所述现象导致工商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与清政府的“重本抑末”政策有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吕氏春秋》中提到“洞庭之鲑”“云梦之芹”“大夏之盐”“阳朴之姜”“江浦之桔”等;李斯《谏逐客书》中也提到“江南金锡”“西蜀丹青”等。对这些现象合理的解读是,先秦时期
A.有些地方产品开始有知名度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商业经济发展开始超过农业
D.政治中心开始东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