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01年,清政府谕令自1902年起各省科举要考试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和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并存的发展特征
2022-12-23更新 | 227次组卷 | 6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对下图小说配文字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讽刺了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批判等级观念
B.歌颂了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C.赞颂了人的伟大,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D.宣传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要求建立民主政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有一次斯巴达国王问修昔底德:“若你和伯利克里摔跤的话谁会获胜?”修昔底德答道:“我能将他摔倒,但他会辩解说自己没有被摔倒,结果人们被他说服,即使这些人亲眼看到他被摔倒。”修昔底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雅典民主
A.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
B.凸显公民平等的原则
C.导致公民道德的沦丧
D.忽视公民的政治素质
4 . 王建朗在解说抗日战争对中国内政影响时说:“抗战已经为此后的政局变化做好了思想观念和舆论上的准备,抗日战争开启了中国政治变革的大门。”王建朗在此主要强调了抗日战争在哪一方面的思想启蒙作用?
A.团结救国
B.国际化视野
C.识字扫盲
D.民主思想的初步教育与普及
2018-12-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学习、借鉴和传承、创新是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佛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厌;老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巧。厌薄世故,而尽欲空了一切者,佛氏之失也;关机巧便,尽天下之术数者,老氏之失也。……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

——《朱子语类》

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噍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儒学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有何不同。并从它们创立时的思想来源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宋儒对待“佛老之学”的态度。
(4)综合材料从儒学思想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019-10-1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2019-01-30更新 | 2429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师范大学附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7 . 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
2019-01-30更新 | 618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无为开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黄帝内经》以“阴阳”为其解说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法则。在此基础上,《伤寒杂病论》系统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和发展阶段,确立了辨证施治方法。这说明中医
A.具有其内在逻辑体系
B.立足唯物主义观念
C.坚持道家的理论基础
D.重视经验体系建构
9 . 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

——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

材料二: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的理解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概括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2018-06-07更新 | 1342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汉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以后,中国的科学文化没有出现欧洲那

种从古代到中世纪转变时期的倒退现象,也没有形成神学统治一切的情景,而是以宗法伦理意识为潜质、以经验理性为重要形态、中国世俗文化始终占居主导地位的社会格局,正因为如此,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中国的古代科技文化,不断向高峰迈进,并且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为人类科技文化史语写了光辉的篇章,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点。

材料二日本科学史学家汤浅光朝指出:“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和一定时段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数的25%,这个国家(或地区)在此时段内可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汤浅编《西方科学文化史年表解说》

——路甬祥《规律与启示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20世纪重大科学成就看科技原始创新的规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科学中心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结果的原因。

材料三近代以来进步着的技术已经全面改变并将继续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而且,创造技术的人类本身似乎并不能完全确定进步着的技术最终会将世界引向何方,尽管如此,任何人也都会承认,从历史的角度整体上了解技术的发展,对于了解和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某些方面肯定会有助益。况且,从科学的角度而言,了解过去也是人类追问自然和社会奥秘的一个重要方面。

——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创造技术的人类本身似乎并不能完全确定进步着的技术最终会将世界引向何方”这一句话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