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春秋战国时代,许多诸侯国建立了市税、关税制度。春秋时期,齐国市税为总货值的2%,关税为总货值的1%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的市、关税总和可达到总货值的10%。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A.发展商业成为各国致富的重要手段B.税收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C.诸侯争霸为商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D.重农抑商政策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
2020-12-0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呈现了有关唐宋时期手工业的部分记载。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唐宋时期(     
内容出处
唐代宋州(今河南商丘)何明远家有织机六七百张北宋李昉等《太平广记》
“孤城(今浙江金华)秋枕水,千室夜鸣机(织机)”北宋欧阳修《送祝熙载之东阳主簿》
“谓之陶四翁,开染肆,尝有紫草来,四翁乃出四百万钱市之”南宋施德操《北窗灸輠录》
宋代全国机户当在10万户上下,占总户数的0.5%~0.7%当代学者漆侠《中国经济通史》
A.新的经济因素已在孕育B.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异变
C.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文献记载严重脱离实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汉时,“市”的长官称“市令”或“市长”;南北朝时,设有“草市”,《南齐书》就专门提及此职;唐代,州、县设市日益普遍,唐宣宗七年(853年),“废州县市印”;五代以后,市司机构再也没有恢复。对上述史实的解读,正确的是
A.政府对“市”进行专门的管理始于汉代
B.南北朝时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C.“废州县市印”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五代之后政府开始放弃对“市”的监管
4 . 下表为李伯重所著《明清时期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年)》——书的内容梗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读。(要求写明信息,注意史论结合,语言表述简洁)
2020-08-2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天门、潜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该做法不利于经济发展B.该诏令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
C.商品交易趋向公平公正D.钱帛兼行顺应经济发展趋势
6 . 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对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①开皇三年,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仓,在华州置广通仓。作用: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接力方式,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
②大业元年,开通济渠。作用:连接洛阳与淮河。
③开元二十二年,裴耀卿在河阴置河阴仓,三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两仓之间开山路十八里。作用:南船至河阴仓,即输粟于仓,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三年运米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
A.开凿运河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向南方转移
C.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同时南移D.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逐渐分离
7 . 《孟子滕文公上》:“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当时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B.反映了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
C.体现了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D.说明了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2020-06-27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调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代诗人翁卷在《乡村四月》中写道:“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对其解读出的信息最恰当的是
①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③男女分工明确④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21-10-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估算,明中叶以后,中国每年产棉布6亿匹以上,产量超过工业革命初期的英国五倍。这些棉布一半以上是作为商品进行生产,估值近一亿两白银。下列各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工场手工业发达B.城市经济迸发活力
C.工商业发展较快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020-06-2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020·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明清时期,商品生产的日益发展,商品流通的日益发达,为各地商人集团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经济条件。结合所学,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
②“俞大娘航船”南至江西,北至淮南
③商人集团中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为强大
④纺织手工业作坊或工场中雇工数量众多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0-09-1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新高考创新卷》选考历史试题(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