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世界上多数的早期文明区域,不但天文历法、数学等相关学科获得了较早、较快的发展,而且大都发明了灌溉工具、修建、疏、维护水利工程也往往被当作地区发展的大事。上述现象集中反映了
A.天文历法的历史悠久B.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的不可或缺D.农耕文明的发展要求
2021-12-10更新 | 456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某水利工程建成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的景象。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B.都江堰C.灵渠D.芍陂
3 . 中国古代政府用户籍制度来稽查户口、征收赋税、调派徭役、维护统治秩序。魏晋时期官府户籍登载的主要对象是自耕农。而私家依附人口、奴婢及流亡人口、寺院僧尼及依附人口未纳入官府户籍。关于魏晋时期的户籍登记状况,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封建经济发达,人身自由度增加B.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及国家赋税的增加
C.自耕农是官府赋役负担的主要承担者D.促进了耕作方式的改进
4 . 如图是某同学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他学习的主题是
A.宋代的农业B.唐朝的金融C.元朝的外交D.明朝的经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高宗绍兴三年,某知州针对当地农民“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情况上书朝廷,建议“务令疾速归业”,否则清算田产。户部则提出“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者,不应清算田产。材料反映宋代
A.小农经济具有韧性和张力B.社会阶层实现垂直流动
C.重商政策得到普遍的认同D.地方官员挑战中央权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古代的“市”是城市中专门的交易区域,隋以前市的管理长官称市长,隋、唐称市令,主管市的开闭,物价确定,交易秩序,度量衡的准确与否,“禁察非伪,通判市事”等。北宋时期,政府通过设置市场管理机构并制定系统的管理制度,确保了市场良性运转及商贸的繁荣。这反映了
A.政府积极干预市场管理B.政府市场观念的变化
C.政府对商业发展的限制D.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学者统计,西汉时期皇帝颁布的农业诏书数量较多,且诏书内容主要涉及劝农、赋税、赈济、农业灾害、农官等方面。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A.社会经济日益繁荣B.农本立国传统稳固
C.精耕细作农业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形成
8 . 战国时期,各城一般都限于一市。西汉时期,“长安市有九…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且九市也散于长安城各个方位。这表明西汉的城市
A.经济职能有所增强B.抑商政策逐渐放松
C.商品经营范围扩大D.经商空间渐趋自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藏族聚居区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这一现象
A.说明政府抑商政策松动B.扩大了中外贸易的范围
C.推动了跨区域文化交流D.反映了西南地区经济交流频繁
10 . 《资治通鉴》对某一制度记载:“(政府)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医移退一,使之与居者均,无侥利。”该制度的实施
A.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延续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增加了农民缴纳赋税的经济负担
D.实现了赋税形式由实物向货币转变
2021-07-13更新 | 410次组卷 | 1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