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下面曲线示意图最能反映的是(     

英国内政部对1805—1842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因犯罪被捕人数统计

——转引自《工业化时期英国的犯罪问题及其治理探析》

A.英国近代社会基层自治制度问题众多B.工业革命造成社会阶级结构重大变化
C.城市化进程使社会生活条件普遍恶化D.工业革命导致英国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2 . 近代以来,世界跨洲人口迁移和国家内部人口迁移频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1775年大西洋沿岸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示意图


——据【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材料二   1831187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城市、乡村及劳动力就业人口估计表

城市和乡村人口估计劳动力就业分配(占总人数比重)
时间城市(人数)总数的百分比乡村(人数)总数的百分比农业工商业
1831592687442%796992358%24.6%53.2%
1841717964045%863450855%22.2%54.7%
1851899080950.2%893680049.8%21.7%58.7%
18611096099854.6%910522645.4%18.7%60.2%
18711404140461.8%867086238.2%15.1%62.7%

——据【英】C.M.劳尔《1801-1911英格兰和威尔士城市人口增长》等


(1)指出材料一大西洋沿岸地区人口迁移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英国人口迁移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022-08-10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图是公元前2000年一公元1780年间,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分布变化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2000年一公元1600年,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在空间上呈多中心、零散分布。


1600年—1780年,世界棉花产业的全球性网络出现,并越来越集中在欧洲。

——据【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对材料中反映的变化趋势加以评析。
2022-07-07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为15-16世纪地中海地区的形势示意图。这一状况
A.中断东西方之间文明交流B.导致欧洲寻金热的出现
C.引发殖民争夺与宗教战争D.促使西欧人开辟新航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近代通信领域某项重要发明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对该“发明”解读正确的是
A.是由爱迪生发明并且改进的B.电磁波的理论首先得到运用
C.是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D.1877年中国自办此通信业务
6 . 交通与经济发展

材料一   伊利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   1825年通航的伊利运河,是美国第一条   提供东海岸与西部内陆快速运输的通道,向东可以通往纽约以及整个东北地区,将五大湖与纽约连为一体。伊利运河的开辟,突破了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隔。西部的农牧产品、木材、矿石可以经过这条水路运往纽约。东部的工业品、日用品也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往西部的沿河地区。1867年,纽约州的商业贸易额与进出口总额合计达56亿美元,使纽约一跃成为美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伊利运河沿岸一些城市都发展成为经济多元化的工商业大都市,伊利运河被称为“城市之母”。五大湖区东面的阿巴拉契亚山地是美国最重要的煤田,其储量占全国的一半;西面和南面是美国重要的铁矿产区,蕴藏量约占美国的80%;采矿设备多由东部的匹兹堡等工业中心生产,经过伊利运河及其支线运往五大湖,催生了五大湖工业区的雏形。伊利运河的成功带动了美国各州建设运河的热潮,其中多数运河走向为东西向,旨在构建便于东西部区域联系的交通网络。


结合材料和所学,以伊利运河为例,论述交通运输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2-01-1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1830年-1870年世界主要国家铁产量示意图,图表主要反映了
A.欧美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B.德国起步虽晚但发展快成为后起之秀
C.铁产量变化与生产方式变革紧密相连D.英国在1850年后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图为新航路开辟后景德镇瓷器外销海运路线示意图。这些瓷器运输线路反映出
A.景德镇制瓷技术领先世界B.欧洲成为瓷器的运销中心
C.世界市场的雏形已经显现D.各国瓷器大多由海路贩运
10 . 英国农业革命

材料一   以厄恩利为代表的农业改革精英们认为,英国农业发展历程有三个要点——小批改革精英是农业革命的主力;农业工作制度和生产技术的变革,构成农业革命的中心内容;圈地运动是农业革命的合理措施。这三个要点,成为后人争议不休的焦点。

在描述英国农业革命的过程中,马克思留下了一句非常谨慎的话:我们暂且把农业革命背后的纯粹经济动力放在一边,集中讨论这一过程当中使用的暴力手段。

材料二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社会历史进程可以最终归结为劳动者个人劳动力量发展的历史。英国农民作为英国社会历史活动的主动和直接的参与者,他们的自身发展,对后来的农业革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中世纪的农民凭借家庭劳动力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粮食生产,过着依附于领主的生活,对领主尽相应的封建义务。13世纪被英国史学家称为中世纪最辉煌的时期,1347年黑死病爆发前,人口达到了高峰,农产品价格上涨,工资下跌,国外市场对于羊毛量的需求在增加,使农业经营成为有利可图。紧随其后的百年动荡,封建主将自营地纷纷出租,工资劳动成为英国经济结构中的一种主要劳动形式。哲学家以基督教徒的身份提出了贸易规则:贸易是基于平等互惠的交换、货币的衡量价值、使双方互利的最好方法是市场。

1416世纪英国农业经济和市场结构的变化与乡村工业化密切相关。纺织有利于分工,并与机械化有缘,如脚蹬式纺车、针织机等在手工劳动中发挥作用;各个工序的半成品之间产生交换的必要;包买商成为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的桥梁,甚至直接雇佣着数百工人,纺织成为几乎所有农本经济解体的历史起点。1618世纪,英国乡村工商业以空前的速度发展,凡是乡村工业化最发达的地方就是民族工业中心。这就是后来工业革命的孢子。

——杨杰《从下往上看——英国农业革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指出厄恩利与马克思关于英国农业革命的主张的不同。概述农民在农业革命中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制作“13-18世纪英国农业社会变迁”示意图(或时间轴),并做出合理解释。
2022-01-18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