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年,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18401919年)研究的开山之作中提出,我国到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能有相当的成绩,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已向近代化走了好几步。蒋廷黻认为洋务运动的成绩在于开启了全盘西化的步伐,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44年,范文澜发表《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在1947年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中,范文澜进一步将洋务派定性为经外国侵略者改造,适合镇压太平天国的新封建军阀,认为洋务运动的直接后果是加深殖民地化1954年,他在第九版《中国近代史》中再次强调:曾国藩是近百年来反动派的开山祖师……他的继承者——人民公敌蒋介石——把他推崇为圣人,以此来麻醉青年,欺骗群众……”这些观点为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全盘否定洋务运动定下基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顾琼敏《历史解释及对解释的解释》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蒋廷黻和范文澜对洋务运动评价的褒贬立场及主要视角。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位学者评价洋务运动的史实依据。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两位学者的历史解释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2023-03-26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之洋务运动·课堂例题
2 . 1872年12月,李鸿章向清廷上奏《试办招商轮船折》。他认为创办轮船招商局可以 “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实非浅鲜”,主张“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弊,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以此推论,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的目的应是(     
A.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B.创办民用企业以“求富”
C.收回列强在华全部特权D.改善普通百姓生活条件
3 . 下表所示为全面抗战期间西南地区工业增长率统计情况(单位:%)这说明当时(     
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
增长率33.560.728.655.359.6
A.民族工业保持了持续发展态势B.沿海地区企业持续内迁
C.持久抗战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D.西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
4 . 下表是1840—1847年中国农民购买力指数估算表(1840年的指数=100)。据此可知,鸦片战争后(     
年份农民所得物价指数银钱比价指数农民购买力指数
1840
1841
1842
1843
1844
1845
1846
1847
100.00
104.65
104.65
93.02
81.40
77.52
77.52
85.27
100.00
100.00
109.09
110.61
110.61
121.21
128.79
133.33
100.00
104.65
95.93
84.10
73.59
63.96
60.19
63.95
注:清朝,百姓日常交易用钱,国家赋税则征银。
A.出现银贱钱贵现象B.经济和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C.农村发展整体平稳D.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
2023-03-24更新 | 332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近代中国的工业机器主要依赖于进口,据学者统计,1921年纺织机器进口额占全国机器进口额的比重为47.85%,1931年这一比重下降为30.87%。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局动荡阻碍经济发展B.工业扩展转向更为多元
C.纺织工业受到严重冲击D.工业结构体系比较完善
2023-03-23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6中国近代史:中华民国的成立和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项汇编(人教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拥有一支强大的北洋水师
7 . 下表为1920——1936年中国部分工业部门产量变化数据,表明这一时期(     
时间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生铁
1920年772百万千瓦14.2百万公吨436815吨30000吨
1936年1724百万千瓦26.2百万公吨958683吨556347吨
增长率9.4%7%9%40%
A.南京国民政府积极发展经济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比例调整成效显著D.全国基本统一促进了经济恢复
2023-03-22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之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随堂练习A卷
8 . 据北洋政府农商部统计,一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00多万元;而自1914年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达1.17亿元,涉及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①民国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②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官僚资本凭借权力聚敛财富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随着“一五”计划的完成,1957年,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6.7%。1978年以后,针对企业活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方针,并积极进行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新时期,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到1998年,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比重为49.3%,重工业比重为50.7%。

——摘编自高晓春《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阳铁厂现代化艰难曲折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表是1918-1921年中国部分行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
时间行业
机器织布业实际
开工布机(台)
机器煤矿业
开采量(吨)
铁路运输业
利润率(%)
机器纺纱业
华商纱锭数(枚)
1918年
1919年
35021909621105.91998775
26502438807103.38889032
1920年
1921年
43102236865105.181174974
58252187413-2134854

据此判断,该时期(     
A.军阀混战冲击经济B.外国资本卷土重来
C.民族工业曲折发展D.经济困境引发革命
2023-03-10更新 | 302次组卷 | 5卷引用:高三三轮复习必考热点中国近现代史1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