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14 道试题
1 .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显著标志,工业史是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中国大约有216个机器厂矿和小火轮公司。其中洋务派军事企业19个,经费约5000万余两,雇用工人1万余;洋务派民用企业共约27个,经费2964万元,工人25500—29500人;私人资本企业170个,投资额879万两,工人6万多。这一时期以民族工业兴起为重要表现的经济结构转换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经济结构中,新因素虽微乎其微,但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动力。

——摘编自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摘编自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材料三   外媒评价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

中国从一个极其贫穷落后的国家用了一代人的时间登上了五千年历史中从未达到过的幸福与稳定巅峰。

近40年间,中国成功转型为一个经济强国,开始塑造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

中国的高科技产业、人工智能、基因工程、机器人、太空和航空……正在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高度创新的企业,这在4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1)根据材料一,指出经济结构中出现的“新因素”。概述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对中国工业化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经济建设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023-02-15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878年,时任李鸿章幕僚的薛福成以普法战争为例,写道:“昔普之攻法也,其初静以待动,示不用兵,逮闻法将伐普,始以电报召诸将,不十日而数十万之师,毕入法境,遂使法人不及措手。此铁路之为用大也。”薛福成力图说明(     
A.面对列强侵略应主动反击B.中国必将取得中法战争胜利
C.中国欲富强必以强兵为先D.修铁路有助于抵抗列强侵略
2023-02-13更新 | 131次组卷 | 4卷引用:考点巩固卷05晚清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3 . 据统计,上海原有工厂4050家,至1946年底,倒闭3160家,其中民营工厂倒闭3/4;工厂开工,1947年仅为平时的2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经营不善B.美国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挤压
C.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失败D.战争使上海经济中心地位丧失
2023-02-13更新 | 266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1889年,官督商办的漠河金矿正式投产,产量逐年增加。公司章程规定年收入除去归还借款和一切开支外,“若有盈余,作为二十成均分,内呈交黑龙江将军衙门六成报充军饷,商股十成,本厂员友司事花红四成”。这一规定(     
A.减少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B.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D.提升了商人的责任意识
2023-02-12更新 | 266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5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选择题)-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项汇编(统编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清末有人描述说:“自与各国通商以来,……洋货充斥各处,已有洪水滔天之势。盖吾国工业素不讲究,各种物品皆粗劣不堪,……一旦光怪陆离之物杂陈市肆,国人任意选购,俨有抛弃本货沉溺洋货之势。大者佳者无论矣,甚至零星杂物,亦惟洋货是用。”这反映出当时(     
A.对外通商导致了传统手工业的覆灭B.民众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
C.国人崇洋消费观念阻碍了工业发展D.欧美控制了中国日用品市场
6 . 辨析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时期,除典当、钱庄、票号等传统金融机构经营存款外,“也有一般工商店铺如盐店、布铺、米铺、杂货铺、珠宝铺等兼营的存款”,甚至“一些在地万家产殷实、且经济信用较好的财主有时也接受他人寄存,并付给薄息。”

——摘编自朱荫贵《论近代中国企业商号吸收社会储蓄》

材料二   “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先施永安新新中原等百货公司、中法中西等药房、九福公司、同昌车行、ABC内衣公司、大世界等,均曾有储蓄部之设。先施永安两公司之储蓄部开办于民国七年,新新公司者开办于民国十五年,中原公司者开办于民国二十年,同昌车行之储蓄部与中法中西两药房合办之妇女美德储蓄部则开设于民国十九年。

——摘自王志莘《中国之储蓄银行史》


辨析并说明三则材料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其可用于研究的具体领域。
2023-02-08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3中国古代史(非选择题)-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项汇编(统编版)
7 . 下图是1937年和1942年我国西北地区工厂、资本和工人总数占全国比重的变化示意图。当时西北地区的工业发展状况主要得益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B.国民政府战时体制的推动
C.中共边区生产运动的开展D.民族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2023-02-05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核心素养02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增分题型】致胜2023年高考历史提分专项训练(新教材地区专用)
8 . 1878年,李鸿章委派商人唐廷枢,筹资从国外购买设备,聘请外国技术人员开办了开平煤矿。产煤质优价廉,逐步代替洋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据此可知,开平煤矿(     
A.属于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不利于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C.一定程度抵制外来的经济侵略D.标志着晚清放弃了抑商政策
9 . 在近代中国的某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下列事件中,与此相关的是(     
A.义和团运动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日俄战争D.国民政府的统一
10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由李鸿章等人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企业属于(     
A.外商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洋务企业D.中外合资企业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