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895年4月底,《申报》刊文“谋富谋强议战议守,朝野上下,费尽数十年之心血,耗尽数亿万之赀财,及(中日)两国交绥,而文臣噤口而不能言,武臣束手而无所用……苟非振刷精神,一洗旧习,恐再阅数十百载,亦不能收富强之效,得战守之功矣”。该文旨在(     
A.强调师夷长技的必要B.反思洋务运动的举措
C.宣扬反清革命的思想D.拥护维新变法的诏令
2 . 1882年上海《字林西报》在论述兰州织呢局衰败的缘由时提到:“左文襄前任甘督,亦尝购买机器仿制呢绒,然牧场未立,风气未开,万里甘凉艰于转运,资本太重,不利行销,因创办之时,未本通盘筹划故耳。”兰州织呢局的问题可以折射出(     
A.市场狭小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B.洋务企业没有突破传统生产方式
C.洋务运动缺乏政策和资金的支持D.封建体制制约近代化的发展进程
3 . 1924年武汉近郊的黄陂县,有地方农民的纺线车,“都已经劈作柴火烧个干净”;虽然有的地方还保持自己纺纱,但棉花价格的上涨,人们“觉得买棉花自己纺织太划算不来”,即使纺纱,也不如以前踊跃,多以自用为度。这本质上反映(     
A.西方棉纺织品物美价廉B.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农村
C.原料价格影响纺纱意愿D.列强侵略仍以商品输出为主
2023-03-26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七市(州)2023届高三3月联测历史试题
4 . 1913年8月,北洋政府工商部在给直隶实业司的指令中明确规定:“呈请办矿或奉部令行查事件如需实地调查,予限二十日,如仅验看资本察阅契据,予限十日,即须核夺、呈报,不得有意稽延。”这一指令(       
A.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导致了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迅速膨胀
C.有利于民国初期经济的较快发展D.揭示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中国农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1927)这一时期的全国农业仍然是传统的封建性个体农业。商业性农业虽然明显扩大,但产品仍以家庭自给为主,市场交换为辅;农业雇佣劳动和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经营地主、富农经济虽有发展,但基本依靠家庭劳力的个体小农经营仍占绝对统治地位。至于农业生产力,依然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仅局部有所发展。从全国范围看,无论农业生产条件、生产结构、单位面积产量还是农业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都无突破性进展。诚然,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东北、内蒙古个别地区的土地开发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某些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个别地区或单位对生产工具、作物品种、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改良,少量农业机器、化学肥料的进口和使用,农业教育的举办和国外近代农业科学知识的传播等。但这些发展变化是局部的和个别的,对当时农业生产和全国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

材料二1927-1937年间,由于历史的积累,全国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呈现继续恶化态势。1932年全国农业恐慌大爆发,最终导致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破产。1935年农村经济开始复苏,但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仍未恢复到农业恐慌前的水平。因为自然灾害频繁而损失惨重,农业收成不稳,土地产量起伏波动,但均低于“常年”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在下降,既大大低于清代前期的水平,也比20世纪20年代减少了将近一成。所有这些,都无法证明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农业生产有重大发展。

——刘克祥《1927-1937年农业生产与收成、产量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后至民国前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农业生产衰退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政府在多种社会力量的推动下,循序渐进地颁布了一系列工厂法,对于女工、童工以及青工的工作时间做出了具体的规定。19世纪后半叶,政府将纺织行业实行的工厂法推广到其他所有行业。这一时期工厂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卫生安全防护等问题,逐步成为工厂法关注的新目标。1867年出台的法案,将监管作坊的权利赋予地方政府任命的卫生官;同时还明确规定,童工每周必须上学,并接受10小时教育。从1871年起,作坊监管权从地方政府转移到中央政府手中,同时,工厂视察员也肩负起监管作坊的职责。到19世纪末,无论在覆盖范围上还是在法案内容上,英国工厂立法,在推广中走向完善,这为以后新的工厂立法出台以及福利国家兴起提供了前提。

——摘编自刘金源《19世纪后半叶英国工厂立法的演进》

材料二  近代中国工厂主疏于管理制度的建设,相当程度上沿袭了封建把头式的管理,视工人如草芥,工资低、工时长、教育缺乏、卫生条件差、抚恤津贴少是中国近代工人的生存常态……1925—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二、三、四次全国劳动大会连续召开,先后通过多个决议案,在经济斗争、职工运动、罢工战术、失业问题、劳工教育等方面达成一致。中华全国总工会于1925年成立,会员人数迅速提升。1928年,国际劳工局局长多玛氏来华视察劳工情形,提出我国制定劳工法应该注意的事项。劳工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星期评论》《民国日报》等亦以研究劳工问题闻名。社会团体和知名人士也发出了呼吁。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南京国民政府在1929年颁布了中国近代第一部《工厂法》。

——摘编自饶水利《南京国民政府<工厂法>研究:1927-193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工厂法立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第一部《工厂法》出台的背景。
7 . 近代以来,不同时期对华贷款最多的国家不断变化,1840~1911年是英国,1911~1927年是日本,1927~1949年是美国,1949~1960年是苏联。对上述变化理解最全面的是(     
A.中国国家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B.世界上主要国家对华政策性质的变化
C.近代以来中国对外援依赖程度的变化D.国际局势影响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2023-01-07更新 | 3973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六县市区一中教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新洋灰公司是近代中国最早的私营水泥企业,其前身为“唐山细棉土厂”,由开平矿务局首任总办唐廷枢于1889年创办,因亏累甚巨,不久停闭。1906年由“北方实业之父”周学熙利用旧址重办,改名为启新洋灰公司,购置丹麦史密斯公司先进的回转窑、球磨机等设备代替立窑等落后设备,生产"龙马负太极图"牌(俗称马牌)水泥。1914年兼并湖北水泥公司,曾分别与华商、中国两水泥公司联营,一度称冠中国,垄断水泥市场。1939年到1940年,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开始介入启新,被挟持的启新洋灰公司对日本的侵华战争实质上起了帮助和支持的作用。1946年,国民党悍然发动内战,造成了交通梗阻,启新水泥滞销,厂内熟料堆积如山,散灰满仓,生产陷于瘫痪。

——摘编自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启新洋灰公司史料》

材料二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由于战局恶化,东部沿海工业开始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的过程。据统计:到1940年6月沙市、宜昌失守时,沿海沿江迁入四川的民营工厂共计245家,物资总约9万余吨。这批迁川厂矿企业分属的行业系统是:冶金工业1家;机械工业103家;电气工业18家;化学工业40家……迁川厂矿主要来自上海(104家)、汉口(90家)、南京(10家),其余来自南北各省。

——摘编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厂企内迁档案选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民族企业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的影响。
9 . 下表为近代民族工业启新洋灰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年终分红占可分配盈余情况(单位:%)。据此可知(     

年份

董事长

副董事长

一般董监事

总经理

副总经理

1931

3.26

2.17

0.89

3.26

2.17

1940

2.00

1.34

0.67

3.72

2.48


A.民族危机加剧制约企业经营发展B.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利于效益提升
C.近代股份制度适应垄断资本发展D.民族企业所有权呈现出转移趋势
2022-12-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轮船航运与社会经济】

材料一   中华民国初年,民营轮船航运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是虞洽卿三北(镇北、姚北、慈北)轮埠公司的创设。虞洽卿创立和经营三北公司的历程见表:

时间经营发展状况
1913年在家乡镇海龙山镇创办了三北轮船公司,先后购置“镇北”“慈北”“姚北”号三轮,时人称为“小三北”。
1914年把三北轮船公司改名为三北轮埠股份有限公司,设总公司于上海,设分公司于龙山镇、镇海、宁波,拟定章程,向华商募集股本20万元,以扩大三北轮埠公司的规模。
1915年变卖了早年在上海收购的大量房地产,决定独资经营三北轮埠公司。
1916年购买荷属巴达维亚一家轮船公司的2,000余吨级的“彭立珊”号轮船,改名“升孚”,开辟上海至宁波航线。又在上海设立了鸿升码头堆栈公司,同时经营码头和堆栈业务。
1917年设宁兴轮船公司,置3439吨的大轮“宁兴”号行驶于沿海。
1918年兼并了依托于英商的鸿安公司的“长安”“德兴”二轮及其设在镇江、南京、芜湖、九江、汉口等处的码头、趸船、仓库、栈房等,于次年取消了英商注册,而由北洋政府交通部注册为华商鸿安商轮公司。随后又添置了“武林”“之江”“华盛”等轮。
1921年三北轮埠公司、宁兴轮船公司、鸿安商轮公司已拥有自有轮船18只,约2万余总吨。
1922年收购肇成机器厂,改名三北轮埠公司机器厂。至此,虞洽卿拥有了包括三个轮船公司在内,并配有自己的码头堆栈和修理厂的完备的轮运企业集团——三北航业集团,为当时民营轮运业之冠。

——摘编自苏生文著《中国早期的交通近代化研究(1840—1927)》

材料二   近代轮船航运在中国的出现,作为一种明显高于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力的体现,作为一种大量机制产品进入中国内地的载体和外部世界信息进入的媒介,它的出现本身,就是对古老中国的强大震撼和冲击,这种影响和作用,绝非仅仅停留在商业的变化、城市的兴衰更替和交通运输功能改善本身,而是会波及和扩散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中华大地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朱荫贵《中国近代轮船航运业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北公司在1914至1921年发展迅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轮船航运业的兴起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022-11-26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