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19世纪90年代中叶,一本“畅销书市”的著作大力鼓吹“商战”,该著作表示,健康的工业、商业无法由政府包办,商战是资本、商业的较量,政府可以从重商主义立场出发给予保护、支持,但绝对不可以取而代之。这一“商战”理念(     
A.批评了洋务新政的反动本质B.表达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诉求
C.助推了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D.激发了民众的“主人翁”意识
2024-02-0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895年4月底,《申报》刊文“谋富谋强议战议守,朝野上下,费尽数十年之心血,耗尽数亿万之赀财,及(中日)两国交绥,而文臣噤口而不能言,武臣束手而无所用……苟非振刷精神,一洗旧习,恐再阅数十百载,亦不能收富强之效,得战守之功矣”。该文旨在(     
A.强调师夷长技的必要B.反思洋务运动的举措
C.宣扬反清革命的思想D.拥护维新变法的诏令
3 . 如图是民国时期不同阶段的工业增长率统计,对第二阶段统计数据分析合理的是(     

①列强忙于欧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③国民政府在收回关税自主权上取得进展
④为日后中国长期坚持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24-01-30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南京条约》签订后,纺织品进口税率平均由19.9%降至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降至5%以下。1845年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之一”“松太(江苏松江府与太仓州)布市,消减大半”。1892年由镇江进口洋纱达8.5万担。1895年南通、海门两地,每日可销洋纱20大包,已合1万纱锭的产量。上述材料表明(     
A.不平等条约签订拉动中国经济的发展B.进口纺织品价廉质优受到消费者喜爱
C.中国经济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近代产业与世界市场的深度融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1853年~1926年),字季直。生于江苏通州海门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常乐镇),生平简介如下:

1853年出生于江苏通州海门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常乐镇)。

1894年参加恩科殿试成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1895年在南通筹办大生纱厂,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营资本集团。

1901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农业股份制企业通海垦牧公司。

1902年建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

1903年筹建中国第一个现代化渔业公司。

1905年担任江苏教育会会长。创建中国第一所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1906年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政治性立宪团体——预备立宪公会;创办第一所本科制民办女子师范学校——通州女子师范学校。

1909年当选江苏咨议局议长。

1912年创建中国第一所盲哑学校。

1913年营筑中国第一所气象台——军山气象台。

1919年建更俗剧场。创建中国第一所戏曲学校——伶工学社。

——摘编自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

材料二   胡适是这样评价张謇的:“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摘编自蔡小柳、钟小梅《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张謇与荣德生》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材料二中胡适的观点。
2023-02-22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八、十九世纪,英国、美国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棉纺织品成为世界贸易的大宗商品。为了生产廉价的棉纱和布料,欧洲人开始利用奴隶在中美洲种植棉花,曼彻斯特的棉花进口和利物浦的奴隶贸易同时兴盛。美国南部奴隶制种植园成为全球棉花产业最大的原料产地。印度也从一个既能种植原棉又有高超纺织技术和销售市场的经济区域,变成了单一的种植区域。亚洲、美洲和非洲的农业生产者被整合到全球性的棉花帝国里。

材料二   中国第一家现代化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于19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运营。起初,这个行业发展缓慢。到1896年,全国只有12家工厂,拥有41.2万支纱锭。接下来出现了一个工厂建设热潮,1914年以后中国棉花生产的增长确实是世界上最快的。到1925年,全国有118家工厂,配备有300多万支纱锭。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了65.6万吨棉线,比前几十年有了显著增长。棉花产量大幅度增加,棉花制造业开始腾飞。到1957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棉纱生产国,产量是英国的2.5倍。1983年,有327万吨棉产品从大型国有棉纺织厂流出。

——以上材料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棉花帝国”?
(2)中国近代以来,棉纺织工业历经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个阶段,概括说明其棉纺织工业发展的历史原因。
2023-02-17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878年,时任李鸿章幕僚的薛福成以普法战争为例,写道:“昔普之攻法也,其初静以待动,示不用兵,逮闻法将伐普,始以电报召诸将,不十日而数十万之师,毕入法境,遂使法人不及措手。此铁路之为用大也。”薛福成力图说明(     
A.面对列强侵略应主动反击B.中国必将取得中法战争胜利
C.中国欲富强必以强兵为先D.修铁路有助于抵抗列强侵略
2023-02-13更新 | 129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6年,高阳商会集资向天津日商田村洋行购买织机,试办工厂,是为高阳布实行改良之始。光绪末年,商会诸人所办之织布工厂已培养工徒多人,加以天津实习工厂及各县工艺局养成之工徒,亦多散归乡间辗转传习,因之,高阳附近农民熟悉织布新法日渐增多。高阳商会又联合各布庄筹集资金,向天津购买大批织机,同时选本地良工巧匠仿做若干架,放给织布客户,改织宽面土布,推广实行,日增月益。1910-1912年间,商会14次集会研究与土布有关的扩充铁轮机、劝立织布场、筹议减免税、设立工艺研究所等事宜。

——摘编自彭南生《论近代中国乡村“半工业化”的兴衰》

材料二   1980年,高阳全县农村有织机1600台,年产量折成标准布约3000万米,产值1200余万元,收入约300万元;1983年,织机增至5700台,年产各种布5000多万米,产值2000多万元,收入500余万元,从业人员近4万人。其中布匹的五分之二是为国家加工的,五分之三由农民自销,主要销往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自销渠道主要是靠本县运销专业户到外地推销,也有不少外省市客商来这里采购。19839月,织布业最为发达的李果庄村建立了纱布专业市场。半年多来,这个市场上市摊点已增至1500个左右,上市棉布约15000匹,日成交额一般在10万元上下。

——摘编自刘佛丁、陈争平《高阳织布业的历史和现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高阳织布业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阳织布业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3-02-0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近代中国农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1927)这一时期的全国农业仍然是传统的封建性个体农业。商业性农业虽然明显扩大,但产品仍以家庭自给为主,市场交换为辅;农业雇佣劳动和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经营地主、富农经济虽有发展,但基本依靠家庭劳力的个体小农经营仍占绝对统治地位。至于农业生产力,依然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仅局部有所发展。从全国范围看,无论农业生产条件、生产结构、单位面积产量还是农业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都无突破性进展。诚然,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东北、内蒙古个别地区的土地开发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某些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个别地区或单位对生产工具、作物品种、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改良,少量农业机器、化学肥料的进口和使用,农业教育的举办和国外近代农业科学知识的传播等。但这些发展变化是局部的和个别的,对当时农业生产和全国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

材料二1927-1937年间,由于历史的积累,全国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呈现继续恶化态势。1932年全国农业恐慌大爆发,最终导致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破产。1935年农村经济开始复苏,但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仍未恢复到农业恐慌前的水平。因为自然灾害频繁而损失惨重,农业收成不稳,土地产量起伏波动,但均低于“常年”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在下降,既大大低于清代前期的水平,也比20世纪20年代减少了将近一成。所有这些,都无法证明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农业生产有重大发展。

——刘克祥《1927-1937年农业生产与收成、产量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后至民国前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农业生产衰退的原因。
10 . 自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开办后,“用人办事以汇丰银行章程为准则”,且在汉口、北京、福州、天津、广州、镇江等地设立了分行。分行的董事或经理,基本上没有相应的银行专业知识,且多为捐纳的候补道员、豪绅、退职官吏。由此可知,当时(     
A.洋务运动遭遇严重挫折B.商业经营管理新旧并存
C.民族工业经营理念落后D.官方强力介入银行经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