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中外经济领域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世界中国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苏联形成斯大林体制,工业化基本完成。国民政府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新生活运动,推进“币制改革”。
二十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第三次科投革命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就有曲折。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已经成为世界两大趋势;欧洲共同体影响力增强。中国经济焕发活力,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相得益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
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欧洲联盟成立,欧元问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16-11-18更新 | 5766次组卷 | 28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