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清末到北洋政府统治的整个时期,全国金融中心事实上是在京津地区。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至 1937 年,上海逐渐成为全国性金融中心。 南京国民政府甫经建立,便决定设立中央银行,紧紧跟上国际潮流。 白银风潮、法币政策,无一不具有鲜明的国际金融背景。总部设在上海的中央银行,金融业务与政府财政密切结合在一起固不待言,即以总部自北平迁到上海的中国银行而论,其对政府的放款占放款总额的比例几乎一半。蒋介石集团发动持续不断的反共军事“围剿”以及新军阀战争,在军政费方 面予求予取,使金融业的财政性极度强化,国有与非国有的银行都不胜其负担。 随之而来的八年中日战争,使上海金融业受到极大冲击。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集团掠夺性的“接收”以及随之发动的全国性内战,给金融业造成空前混乱和灾难,使上海昔日执金融业之牛耳的辉煌与威风一去不复返。

——摘编自姜义华《上海与近代中国金融中心》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 20 世纪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上海金融业的变化。
2023-04-0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张謇托画家单林作的《水草藏毒》。水草丛中有鳖(王八)两只,以水、草分别影射汪、黄(通州知州汪树堂及其幕僚黄阶平),讽喻他们多次给大生纱厂设置障碍。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大生纱厂仍然在张謇的坚持之下顽强发展。19世纪末以后,如张謇一样投身实业的企业家不断涌现。这反映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A.深受重农抑商政策束缚B.缺乏政府政策的支持
C.折射出民族主义的影响D.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3 . 如表是1929年国民政府实施《海关进口税税则》前后关税税率的变化状况。据此可知,该税则的实施(     
A.实现了中国海关关税自主B.促进了进口大幅上涨
C.改善了民族企业经营环境D.增加了对外贸易顺差
2023-04-0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启动摸底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武汉三镇(汉口、汉阳与武昌)得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其中汉口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1862年汉口设立海关。1867年对外贸易额仅3500万海关两,1902年达10.32亿海关两。1889年,张之洞在汉阳兴建“汉阳铁厂”,1893年在武昌创办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1898年又创办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1906年,浙江商人宋炜臣等人筹办了“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供水人口约10万。

——摘编自刁莉《九省通衢的近代汉口》等

材料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部分)成就数据表   

类别 20012020
货物出口占全球份额4.3%14.7%
制造业增加值3.5万亿元26.6万亿元
服务出口额3243亿元1.9万亿元
对外直接投资额570亿元1.1万亿元

——摘编自薛荣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回顾与展望》等

材料三   纵观国际经贸发展史,深刻验证了“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规律。各国削减壁垒、扩大开放,国际经贸就能打通血脉;如果以邻为壑、孤立封闭,国际经贸就会气滞血瘀,世界经济也难以健康发展。

——摘自习近平《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武汉三镇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20世纪以来典型史实对“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进行论述。(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结构完整)。
2023-04-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启动摸底检测历史试题
5 . 1878年创办的中兴煤矿是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民族矿业,1916年成为北洋军阀以私人名义经营的产业,1928年国民党党内上层人物逐步接管营业管理权。1914至1934年间其盈亏情况如下图所示。据此可推断出(     

1914—1934年中兴煤矿盈亏情况统计图
A.外国资本的经济掠夺得到遏制B.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政治特权
C.民族工业发展与时局紧密相关D.官僚资本膨胀阻碍了经济发展
6 .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所创办新式学堂多偏重外语和军事,注重“方言”和“军备”、培养洋务人才成为晚清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思潮。这说明(     
A.清政府尝试主动融入世界B.选拔人才方式日趋多元化
C.教育体制已完成近代转型D.思想观念有待进--步解放
7 . 下图是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颁发给浙江省杭州市自来水厂的“第一号自来水许可证”,这一史料可用于探究近代中国(       

①城市基础设施的进步                  ②官僚资本压制民族企业
③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④政府重视监管饮食安全
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8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以大生纱厂为核心,创办了油厂、面粉公司、肥皂厂、纸厂、电话公司等20多家企业,形成了一个轻重工业并举、工农业兼顾、功能互补的地方工业经济体系,并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民族企业集团。这反映出张謇(     
A.所办企业以重工业为主B.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C.积极开展实业救国活动D.深感洋务运动于国无益
2023-03-2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部分高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9 .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奉行由贤能之士组成政府的原则,对于以此原则为基础的科举考试制度的存在,每一位受过教育的欧洲人都了如指掌……科举考试制度的优点和中国政府的榜样已导致了欧洲和美洲一些最开明的国家采用这种方法以提高其文官的效率。

——《中国记录与传教士杂志(1884年3-4月)》

材料二   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之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未有不终受其敝者……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事体重大,有裨国计民生,故需官为扶持并酌借官帑以助商力之不足。

——摘编自李鸿章《议复梅启照条陈折》等

材料三   科举是中国文明的最好方面,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这一制度在成千年中缓慢演进;但它需要(就如它将要的那样)移植一些西方的理念以使之适应变化了的现代生存环境。

——《天津条约》美方外交官、传教士丁韪良《中国环行记》(1896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在19世纪80年代为“提高其文官的效率”而采取的举措,并说明其对科举制优点的借鉴。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鸿章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举例说明19世纪中后期中国商业经营方式变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末科举制适应“现代生存环境”的表现。你如何看待李鸿章和丁韪良对他国文明的评价?(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言通顺,表述成文)
2023-03-2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在票面上部中间靠左上部位置,加盖“兹因开河筑道,需项甚巨,拟增资本二十万两,合一百万两,当经禀明傅相奉批在案,特此声明”的红色文字。结合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B.近代兴办企业资金筹集的群众基础广泛
C.说明政府放弃了传统的抑商政策D.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