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关系国计民生,纵观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都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丁男(15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40亩,妇女20亩(注:露田基本上是无主荒地)……受田者年满70岁或死亡之后,其所受露田交还国家,不准买卖。

——节选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和《魏书食货志》

自此便出现了如北魏·杨炫之在《洛阳伽蓝记》中所述“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材料二   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1921年发表)里这样写道:“(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分析该土地制度推行的背景及其历史作用。
(2)作品中赵秀才和假洋鬼子认为革命仅仅是把写有皇帝万岁的龙牌砸掉,而其他均不知名目。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从孙中山阐发的民生主义角度来分析个中原因。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有怎样的发展?
(3)请分别说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及前苏联国家工业化时期的农业政策并分析积极作用。
2021-08-3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15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8年1月9日,我国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这个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出现这种状况的背景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国民经济的恢复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枕;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 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体语款." 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一一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 ,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一一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材料三: 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 ,预计我国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列。1991年中国劳动部组团专项考察日本等国的养老制度,比例将超过10% ,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1992年l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吹响号角.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一一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 1996第8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汉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成功经验。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的背景。2016年1月,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你认为这对解决我国养老问题有何积极意义?
2016-12-13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贵州省黔东南州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材料三 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预计我国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0%,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列。1991年中国劳动部组团专项考察日本等国的养老制度。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吹响号角。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1996第8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汉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成功经验。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背景。2016年1月,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你认为这对解决我国养老问题有何积极意义?
2016-12-13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贵州黔东南州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8年是改革开放启动40周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动40周年。回顾历史,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留给我们诸多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公社发展的主要基础是我国农业生产全面的不断的跃进和五亿农民愈来愈高的政治觉悟……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社的组织规模,就目前说,一般以一乡一社、两千户左右较为合适……建立人民公社首先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而建设社会主义是为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积极地做好准备。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1958年8月29日)

材料二   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立人民公社的原因,并指出人民公社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两方面的主要表现。并综合材料一、二信息,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6 . 适度人口理论是探讨一个国家在现有的资源、科学技术水平下最适宜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自然生育、节制生育和计划生育。新中国建立伊始,我国实施的是“自然生育”的人口生育政策。1957年7月马寅初发表文章《新人口论》认为当时中国面临的情况是人口数量过多以及人口素质的参差不齐。60年代初期随着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的到来,“节制生育”政策开始实施。20世纪70年代早中期开始实施“晚、稀、少”的人口生育政策,这标志着我国生育政策开始步入有计划的轨道。80年代初期,受到“适度人口理论”的影响,我国实施了以控制人口数量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新世纪以来,少生、优生、优育观念深入人心,生育政策经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形成了全国统一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确保计划生育有法可依。2016年1月1日,实施全面二孩政策,逐渐形成现行的人口生育政策。

——摘编自孙怡颖《建国后我们人口生育政策的嬗变及其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面临新的形势,人口增长掉头,且人口转变呈现多元化态势,其根本原因是各国生育率以不同的速度下滑,世界人口大势的转变引发各国政府对生育率态度的转变以及对生育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国家出台鼓励生育政策,这不仅发生在生育率长期低迷的欧洲,也发生在生育率快速下降的东亚和大洋洲。东亚地区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已转而推行鼓励生育措施,并不断加强政策力度,效果却差强人意。

——摘编自沈可《国际人口政策转向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任意两个时间段中国人口政策变化的原因,并说明计划生育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口政策与国际人口政策的差别,并加以简要评价。
2018-05-30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黄金卷》第四套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由于倭寇对沿海地区的骚扰,且他们涉足民间的海外贸易,因此政府颁布海禁令,导致海外贸易萎缩。自明成祖去世后,朝贡贸易的萎缩,以及海禁令逐渐废弛,违反海禁出洋的中国海商活动日趋频繁。再加上16世纪后,倭寇在沿海地区肆虐的情况日益严重,当时的朝廷官员为了重建中国沿海的海上秩序,对海禁存废产生严重分歧。

隆庆元年(1567年),政府宣布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但对日本的贸易仍在禁止之内。这使得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明朝进入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开放局面。

——捕编自《历史上的“隆庆开关”》

材料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开放进一步扩大,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地设立了经济特区,此外还开放了一系列的沿海城市。在东部沿海开放了以后,继续在中部西部还有东北一些地方成立开发区,后来通过整顿有了更大更好此益更高的自主开放。于是20世纪九十年代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的格局。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和很多国家签署了双边贸易保护协定,经贸合作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这个过程中对国内的外贸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进出口贸易结构开始进行优化。

——据陈争平《近现代中国对外开放阶段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初和隆庆年间对外贸易政策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明朝对外贸易政策相比,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18-03-20更新 | 189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民族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强化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