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到1956年,中国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的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这其中,钢产量达530万吨,生铁产量达580万吨,电力产量达190.3亿千瓦,1.22亿吨的煤产量超额完成了8%。这些数据说明当时的中国
A.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与发展B.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基础奠定
C.开始改变工业长期落后的面貌D.“大跃进”运动取得重大成果
2 . 如表为1992﹣1996年我国个体经济发展状况表,该表数据变化主要反映出
年份户数(万户)从业人员(万人)注册资本金(亿元)
199215342468601
199317672939855
1994218737761319
1995252646141813
1996270450172165
A.个体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主体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3 . 下表是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城乡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统计表,对表中数据变化,正确的解释是
1988年1992年1996年1997年
个体工商户(万户)1454.91583.92703.72850
从业人员(万人)2304.92467.75017.15441
A.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打破B.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度分离
C.理论突破推动改革深入发展D.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均衡
2021-05-18更新 | 395次组卷 | 1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选考)
4 .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历经无数次险恶的国内外环境的磨砺,一次又一次表现出惊人的生命力,在关键时刻总能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和部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社会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地调整空间战略,是党夺取政权、掌握和巩固政权的基本经验之一。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进行的空间战略选择与布局,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必须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城市与农村空间中进行的每一次战略调整,都对党的历史产生过深刻而全面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党史活动原有的展开路径与模式,衍生出了全新的党史发展轨迹。

——摘编自崔保锋《空间思维与中共党史研究》

材料二   上海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抢抓发展机遇。19932019年,浦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6亿美元提高到2051473亿元,按美元折算增长近120倍。GDP超过38万亿元,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体现新技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六大重点产业表现亮眼。同时,长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幅跃升,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摘编自钱智等《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评估与建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农村正确的“战略选择与布局”,并分别说明其战略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浦东各项经济指标迅速增长的原因,并用一句话概括浦东开发开放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0年来,农村改革波澜壮阔,一系列石破天惊的改革壮举推动农村发生革命性变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8%,带动广大小农户迈向农业现代化。粮食产量由6000多亿斤提高到1.2万亿斤,农民收入由130多元增长到1.4万多元,实际增长17倍多。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增加近40平方米。城镇化率比1978年提高40.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就业占比由70.5%下降到27%,城乡居民收入比由3.31下降到2.71

——摘编自韩长赋等《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

材料二   20世纪整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重点主要在广东福建沿海布局,推动了以深圳为代表的区域开发。然而,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外局势中产生了不利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因素。处在战略转折关头的中国,将突破口敲定为浦东的开发、开放……邓小平关于浦东的开发、开放则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谋划的,发挥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对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带动我国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带的腾飞。

——摘编自李正图《浦东开发开放模式研究》

材料三   深圳1980年和2019年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对照表

项目时间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财政收入
(单位:亿元)
外贸进出口总额
(单位:亿美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802.710.181978元(1985年)
201922000942443156.25万元

(1)阅读材料一,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指出针对农村的“改革壮举”。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浦东地区开发开放的原因。
(3)以上海、深圳发展传奇为代表的“中国崛起”,令人叹为观止。综合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历史地位,并简要分析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②以上海地区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及其意义,说明“中国崛起”主要得益于自身的改革开放。
2021-05-06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侧是2011至2018年中美日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柱状图。图中的数据表明
A.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持续下滑B.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成效显著
C.美国主宰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D.中美日三足鼎立的格局已形成
7 . 如图是西方学者绘制的中国、欧洲、美国、印度四个国家(地区)某一数据发展趋势图,根据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判断以下哪项对应是正确的
A.美国的海关关税税率B.印度经济年均增长率
C.中国GDP占世界比重D.欧洲各国平均失业率
2020-01-09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高三12月仿真模拟考历史试题
8 . 下面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乡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统计表,对表中数据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1992年1996年1997年
个体工商户(万户)1533.92703.72850
从业人员(万人)2467.75017.15441

A.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打破
B.理论突破推动改革深入发展
C.个体企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D.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均衡
9 . 表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
198229.2874.925.389.5817.01
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2018-06-09更新 | 7822次组卷 | 9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国家的发展,但也会造成国家的巨大损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时 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4.5
1958~1962年
4.3
1963~1965年
11.1
1966~1970年
3.9
1971~1975年
4.0
1976~1980年
5.1
1981~1985年
8.1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材料三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但同样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列宁《论粮食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2016-11-27更新 | 2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浙江杭州高三上期七校模拟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