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共和国的经济成长

材料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和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新中国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快速工业化、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压力。制度变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探索的结果。经过60多年的艰辛探索和奋发图强,中国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和世界发展潮流的现代化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与改革开放后人口就业情况对比单位:万人

年份从业人员按产业类别划分按城乡划分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城镇乡村
建国后1952207291731615281885248618243
1953213641774417071914275418610
1954218321814718321813274419088
1955223281858518911852280219526
1956230181853524442039299320025
1957237711930021152356320520566
改革开放后198752783316631172693751978639000
198854334322491215299331426740067
1989553293322511976101291439040939
1990647493891413856119791704147708
1991654913909814015123781746548026
1992661523869914355130981786148291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经济建设展开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选择一个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时段,概括该阶段的经济建设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届二中全会做出了几项重要决策: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新中国的国民经济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组成;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全会还确立了新中国发展的各项目标: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和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引导农业向现代化和集体化方向发展。

——摘编自陆仁权《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长期使我们焦虑的农业生产所以能够在短时期内蓬勃发展起来,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强大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大胆冲破“左”的思想束缚,改变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8410月《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该会议召开的主要背景,并概括大会所确定的党的工作重心。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生产“能够在短时期内蓬勃发展起来”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所遵循的原则。
2021-03-0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名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各国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摘自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1913年俄国的粮食产量是7.65万吨,到1920年,下降为4.519万吨。面对严峻的形势,俄国在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认为“在新经济政策中,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这有巨大的意义。”

材料三   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中,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在一些地方,农民为解决温饱问题,自发开始了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农村出现的这种改革势头,得到中共中央和邓小平的支持,从长远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有重大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贾谊粮食安全思想产生的背景,结合所学,指出汉代哪些耕作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920年俄国粮食产量下降的原因,指出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978年哪个地方的农民自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尝试?概括农民重新获得“经济自由”的措施和“经济自由”的含义。
2020-12-20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浦江、新昌中学三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文帝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宋代李觏说:“民之大命,谷米也;国之所宝,租税也。”

材料二“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它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基础上的,农户和集体保持承包关系,由集体统一管理和使用土地、大型农机具和水利设施,接受国家的计划指导,有一定的公共提留,统一安排烈军属、五保户、困难户的生活,有的还在统一规划下进行农业基本建设。所以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三不仅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没有解决好苏联的农业问题。就是勃列日涅夫经营了十多年后,苏联的农业生产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苏联的国民收入约相当于美国的66%(按苏联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而它的实际军费开支却比美国还要多20%

——《从粮食一路减产看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民生问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历朝推行重农政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合作化以前的个体经济与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有何区别,中央在怎样的背景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分析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农业生产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的原因。

2015-12-15更新 | 2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6届浙江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三10月段测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长线索观察、大视角分析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机统一。……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201812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习近平以人类向往的“天下大同”为核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认为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各个国家应当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唯有如此,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才能够实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将“大同”社会视作一个逝去的理想型社会。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所提倡的“大同”社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儒家这一政治理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两个“宣言书”,并结合这两个宣言书的内容,概述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分析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背景,并用一句话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②以新型国际关系和大国关系为视角,概述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出的努力。
2022-05-28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22届高三5月第三次选考科目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6 . 邓小平曾经谈到:“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他的这段谈话的背景是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③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着风险和挑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0-10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五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写道:“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的不变。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该纪要出台的主要背景是
A.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上集体化道路
B.纠正农村工作中的高指标等“左”倾错误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农业的突破性进展
D.农村逐渐实行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2-04-21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并在斗争中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19221月,《先驱》的发刊词指出:必须把“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当作“第一要务”。同时华盛顿会议从反面给予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以实际的教育。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下,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使中国政局陷入极度混乱。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出席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阐明了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指明了中国“当前的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外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把督军推到”,创立一个民主主义共和国。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粮食生产获得空前丰收。对于采取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当时党内外不少干部存在着相当大的疑虑,担心这样做会不会离开了社会主义。中央在19799月下达的文件中.还只是肯定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一般并不加以提倡。19805月,邓小平发表谈话指出,关于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的担心是不,必要的,这些地方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集体经济不巩固也会巩固起来的。在中共中央的肯定和推动下,双包到户责任制迅速推广。

——选编自《邓小平文选》、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求得“最合宜的实际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并分析该方案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特点及作用。
2021-09-0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2届高三暑假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中,高度重视史料的征集和整理。经中共中央批准,19805月成立中央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在中央党史编审委员会领导下,负责编制党史资料   目录、组织撰写回忆录和交流党史资料   等工作。随后,各地成立了地方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领导当地党史资料   征集工作。此后,中央党史研究机构有所变化,党史资料   征集和整理工作一直是其重要职能之一。

——摘编自《中共档案文献征集》等

材料二   中央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成立后,会同有关各方征集、整理和出版了大量党史资料,如《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   丛书》,反映了党的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与中共一大”“秋收起义”“淮海战役”等。各地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也积极展开工作。中共天津市委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编辑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在天津早期传播》《战斗在天津的共产党人》等。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等

材料三   党史资料   的征集和整理,是一项严肃的、重要的工作。毛泽东同志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习近平同志说:“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党史资料   的征集和整理,为梳理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依据,有利于党史的宣传、学习和教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充分吸收和利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的党史资料   和新的研究成果。

——摘自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220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成立的历史背景;归纳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工作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党史资料征集和整理工作的成果及重要意义。
(3)从材料二中选择一个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以此为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2021-09-12更新 | 3012次组卷 | 25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浙江专用)
10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产党人致力于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在整个人民内部继续推广和更好地运用这个方法,去解决他们内部的矛盾,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材料二 农业本身的问题,现在看来,主要还得从生产关系上解决。这就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现在全国也还有个别的农村人民公社实行公社所有制,群众不愿意拆散,能够保持的就让它保持好啦,也有以生产大队为核算单位的,比较多的是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有些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的地方,现在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如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到田”、“五统一”等等。以各种形式包产到户的恐怕不只是百分之二十,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邓小平《怎样恢复农业生产》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要向前看,就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否则我们就不可能顺利前进。各方面的新情况都要研究,各方面的新问题都要解决,尤其要注意研究和解决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经济政策这三方面的问题。

——摘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发表的时间,说明文章认为应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并简析该文对新中国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发表这篇讲话的背景,并简述这些“新的情况”在新时期取得真正成功的表现。
(3)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工程中,邓小平提出了“两手抓”的著名论断,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②简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法治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
2021-09-02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