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二战后,苏联出现危机不仅是因为它把战争年代前线和后方通行的一些军事命令的习惯和作风普遍带到了战后,更是因为它以决议和法律的形式,将强硬的战时计划经济体制、战时非常法令和战时专门法庭,或原封不动地,或变本加厉地搬到了战后和平时期。这表明二战后的苏联
A.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危机源于体制僵化
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失败D.社会矛盾逐渐激化
2 . 王昕伟在《苏联改革的若干思考》中指出: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一定成效的前提下,知难而退,缺乏坚定的改革决心与毅力,转而仓促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造成全民政治热情高涨,而反对派则群起攻击,最后致使社会混乱,改革逐渐失去控制。这说明该改革
A.成为苏联解体的助推器B.实现了对苏联模式的突破
C.演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调动了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3 .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在相互竞争中发展
C.“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D.伟大人物对历史前进有巨大推动作用
2020-11-18更新 | 395次组卷 | 22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918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苏维埃共和国为统一的军营,要求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口号下,把各项工作都转入战时轨道。这意味着苏俄即将实行(     
A.社会主义工业化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农业集体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1年春,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危机,为扭转这种局面,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这反映出苏俄将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
6 . 20世纪20年代,苏俄农民的不满与日俱增,工人罢工和士兵暴动也时有发生,他们表现出了对余粮征集制的强烈不满。针对这种情况,列宁决定实行
A.废除农奴制法令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7 .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
A.加强了无产阶级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
C.大型和重要的工矿企业允许资本经营
D.目的是为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2020-07-2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8 .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以农业为突破口的改革不符合苏联实际
B.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想
C.赫鲁晓夫的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
D.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政治经济模式
9 . 下列对斯大林体制评价正确的是
①苏联形成比较齐全的体系
②使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③有利于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④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0-07-2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10 . 1922年,列宁在接受英国记者采访时提到当时苏联农民“正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和各种设施。”据统计,1923年的苏联农民平均每天有11.51小时用于生产劳动。这反映了当时的苏联
A.生产关系调整符合农民的愿望B.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C.农业集体化调动了农民积极性D.人民在战争时甘于奉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