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在人均畜产品产量方面赶上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这些做法(     
A.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B.严重脱离苏联社会实际
C.充分调动劳动积极性D.埋下了苏联解体的隐患
2 . 1927—1940年,苏联粮食收购价格提高了20%,棉花合同订购价提高了2.75倍,而农民购买工业品价格却提高了5.5倍。这表明苏联(     
A.新经济政策推动粮食产量增长B.农业集体化政策推行举步维艰
C.计划经济体制下商品贸易取消D.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得以实施
3 . 斯达汉诺夫运动是苏联在1935年发起的一场社会主义竞赛的群众运动。档案记载,在部分煤矿部门中,工人如果产出达到标准产出定颁的110%就可以得到双倍的基础工资,如果超出产出定额的110%则会被支付三倍的基础工资。这表明苏联
A.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劳动者积极性
B.调节分配制度以调动生产积极性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形成
D.赫鲁晓夫改革试图冲破苏联体制
2022-06-3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20世纪20年代出现多个美国资本家投资苏联的现象。美国的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苏俄开办企业,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据此可知当时
A.美苏两国合作密切B.苏联推崇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得到落实D.苏联工业居欧洲首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1年至1933年间,苏联进行了全面的工资改革,其中工人最低工资与最高工资的差距由以前的1:2变为1:3.8,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平均工资与勤杂工平均工资的比例由1931年的3.6:1扩大为1934年的4.3:1。这一改革
A.违背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B.顺应了工业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C.造成了苏联阶级矛盾的激化D.深化了新经济政策的改革力度
6 . 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里的“社会主义经济”
A.发挥了市场和商品手段作用B.废除了计划管理制
C.导致了自由贸易成主流形式D.形成了单一公有制
7 .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达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据此分析,转变后的经济政策为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
8 . 下图为1966年和1975年苏联的工农业总产值(单位:亿卢布)。这说明,当时苏联
A.优先发展重工业B.斯大林模式被突破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经济改革效果凸显
9 . 1921年,列宁在一次报告中说:“1920年秋季和冬季,我们大工业的某些重要部门曾经开工,但是后来不得不又停工了。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们缺乏足够的粮食和燃料储备。”由此可知
A.新经济政策取得显著效果B.苏俄放弃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现实需要推动了政策转变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完全失败
2021-05-25更新 | 209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27年底到1928年初,苏联出现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富农的破坏和小农经济的落后、商品率低是造成当年苏联粮食收购困难的主要原因。据此可知,粮食收购危机导致(   
A.苏联加快大规模农业集体化步伐B.苏维埃政府实行余粮收集制
C.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D.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