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自由选择保证的民主选举;从1947年至60年代,由美国援助而得到保持的市场经济;欧洲人之间的和解,尤其是德国人和法国人和好。在此基础上一于17年诞生欧洲经济共同体,虽然不无危机和紧张局面,欧共体仍得到扩大。

-----摘编自[英]约翰史蒂文森《欧洲史》

材料二   到1958年1月1日,六因都已批准了罗马条约,共同市场告成立581年至1902年间,共同场内的工业生产手均长7.6,而歌洲七国由贸易联(以国为主的北欧等七个国家)的增长仅为。这个对比本就雄持地说明这一创举的成功。在这儿年里,六国间的贸易增加将近一倍。

----摘编自[美]斯图尔特·休斯《欧洲现代史》

材料三   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歌洲联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在成员国之间实现了和平,为它的公民带来了繁荣。它创建了单一欧洲货币和无国界的“单一市场”…它已经成为一支强大的贸易力量,在环境保护和发展援助领域成为世界领先者。

     ----摘编自冯寿农、项颐倩《欧盟概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共同市场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欧洲联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表现。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特点。
2 . 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改变着整个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泰坦尼克号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比如航行过程中不断传输的电报,是利用电流交替地通电和切断产生不同的信号,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目的的新工具;再比如船上的电话、电灯、无线电通讯,都让航海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船和船、船和陆地之间不再遥远。泰坦尼克号在撞上冰山后,就曾利用无线电信号向周围船只求救。

——《纪念泰坦尼克号遇难100周年》

材料二   “新帝国主义”一词是颇有道理的,因为这种19世纪后期的欧洲扩张就它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虽然罗马通过掠夺、通过收集主要以粮食为形式的贡物,简单、直接地剥削其殖民地,但是,它的剥削并不特别地影响殖民地的经济生活和结构。殖民地继续以与过去相同的方式生产几乎同样的粮食和手工艺品。将这种帝国主义与后来侵扰并改造整块整块大陆的那种帝国主义相比,就像将一把铲子与一台蒸汽挖掘机相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


(1)概括材料一中在泰坦尼克号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的科技成就并简述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两种“帝国主义”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造整块整块大陆”这一论断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体现。
(3)材料三中反映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因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021-09-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表2均摘编自吕政《对20 年来我国工业发展的回顾》。

材料二 2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 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 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 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 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表1、表2中反映的建设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世前后中国钢铁业的显著变化及其成因。
2022-01-2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初,流通中铜钱与“宝钞”并行,禁金银交易,但江南商贾“不论货物贵贱,均以银定价”。嘉靖初(1522年),“钞久不行,钱大已壅”,朝廷遂“弛用银之禁”。到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把丁役、土贡等归于田亩,“计亩征银”,白银发展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材料三   “入篮”


注:SDR作为许多国际组织的记账单位也被称为“纸黄金”,2016年10月1日之前,SDR货币篮子里只有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
(3)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对材料三漫画的主题进行解读。(要求:紧扣主题,解雇合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全球化”一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出现,但全球化现象早已客观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开始增多。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市场迅速扩大。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1)据材料一归纳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一方面,发达国家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推动者,把握着主动权,而且现存的国际经济规则大部分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制定的,有些规则则是在发展中国家缺席的情况下制定的,如某些产业规则、信息技术产品协议和劳工标准等,这就决定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始终处于与发达国家无法相比的不利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经济结构相对脆弱,资金匮乏,技术比较落后,人才流失严重等,很轻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3)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材料三   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

“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

“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其间因大箫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

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3)据材料三,说明“全球化3.0”阶段与前两阶段在主体和推动力上有何不同?出现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0-12-07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摘编自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材料二   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机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指出1640—1870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3)利用材料三中克林顿和卡斯特罗的观点,以“正确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①必须包括以下关键词:“潮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策”。②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至宋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整个世界;成吉思汗的铁骑一路向西,在带来战争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利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

材料二   随着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史学界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下表所示。

观点内容
学者1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途径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学者2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吕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
学者3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于中国独持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路,也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
学者4丝绸之路中的“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

——摘编白耿昇《丝绸之路在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四位学者的观点,归纳史学界“丝绸之路”研究的动态与趋势?
2019-05-07更新 | 216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各国实力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经济在战争中遭到重创,实力大为削弱。相反,美国经济实力却急剧增长,并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从1941年3月11日到1945年12月1日,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向盟国提供了价值500多亿美元的货物和劳务。黄金源源不断流入美国,美国的黄金储备从1938年的145.1亿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亿美元,约占世界黄金储备的59%。这为美元霸权地位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元霸权”地位的形成有哪些有利条件?这一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2)根据材料二,分别归纳克林顿与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对此,你有何看法?
2018-06-0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昌乐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材料一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机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全球通史》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请回答:(1)为什么说“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那些变化?

(3)利用材料三中克林顿和卡斯特罗的观点,以“正确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写一段短文。

2017-08-1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曲阜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总统大选刚刚尘埃落定,美国的发展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其政治、经济、外交等历史进程均有很强的国家特色。
材料一   (美国)国会拥有国家意义上的最高权力,这种权力可以制裁以州为基础的派别活动,防止州与州之间的恶性竞争,并将为各州的民主政体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宪法也让各州以种种方式保留了自己的主权,……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院和众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美国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

                                                                              ——马克斯.韦伯《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三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地通过大量印刷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以前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黄金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

——刘自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国会的权利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措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美国货币政策调整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美国发展的历程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2017-09-0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