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达的古代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汉《氾胜之书》记载:“凡区种麦,令相去二寸,一行一沟容五十二株,一亩凡四万五千五百五十株,麦上土令厚二寸”“凡区种大豆,令相去一尺二寸,一沟容九株,一亩凡六千四百八十株”等。这体现了(     
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B.农民生产积极性日益提高
C.麦豆复种制开始形成D.传统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2023-03-08更新 | 461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蛙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这一文献记载
A.证实了食物生产出现的因素B.分析了早期农业产生的原因
C.叙述了人类文明诞生的过程D.说明了生产技术进步的影响
2022-02-21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睡虎地秦简等记载,秦朝百姓可按一定程序向官府借用官营作坊生产的铁农具,用后按时归还。如农具正常破损只需“为用书,受勿责”,即书面说明情况而无需赔偿。上述做法(     
A.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B.推动铁犁牛耕普及
C.促进了官营手工业发展D.减轻百姓赋役负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传世文献记载殷商贵族酗酒成风,甲骨卜辞中也常见“酒”字,出土的商代青铜器相当一部分也是酒器。这主要反映出,商代
A.统治集团迷信色彩浓厚B.青铜器铸造技术高超
C.执政者沉迷于个人享乐D.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管子·地员》篇把土地分为三等十八类九十物(种),并记述了各种土壤上栽培的作物。如粟土,"尽宜桐柞,莫不秀长。其榆其柳,其糜其桑……群木蕃滋数大.条直以长。"此外,对其他十七种十壤,也有类似的记载。这反映出我国早期农业
A.作物种植趋向多元化B.已产生了因地制宜的思想
C.生产关系正发生质变D.生产力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802年《合肥县志》中有关于农户生猪养殖的记载:养猪应设猪圈,避免放养家猪,圈中应用田土和稻草铺垫,生猪可食用人的残剩食物以及谷糠、瓜皮等,其排泄物与垫土混合后可做上好肥料。这些记载反映了(     
A.畜牧业的规模化养殖B.农户生活品质大大提高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D.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
2022-07-1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如图所示为洛阳含嘉仓遗址出土的铭刻砖。史载,含嘉仓始建于隋代,唐代和北宋时都在沿用,“东西长约六百余米,南北长约七百余米。仓城内东西成行,密集排列着四百多个粮窖……可藏粮一万几千石以上”。该记载可用来说明,隋唐至宋
A.粮食生产得到持续增长B.全国经济重心仍在北方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国家对粮食储备的重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时,民间出现“苏常(泛指苏南一带)熟,天下足”的谚语,也作“苏湖(湖,指湖州,在太湖流域)熟,天下足”。此谚语反映的是南宋时期该地农业生产发展较快,所产粮食甚多,除满足本地需要外,还运销广大地区。明代中期以后,洞庭湖南北和四川等地粮食生产发展较快,谷米沿水路集中于汉口、岳阳、长沙等城市。清康熙帝曾说:“谚云:湖广熟,天下足。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粟。”乾隆时期,又有“湖南熟,天下足”的谚语。这表明湖南在清代盛期已成为主要商品粮产地之一。

——摘编自何盛明《财经大辞典》

材料二   19365月,粤汉铁路全线通车。此后,南北交通局面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湖南经粤汉铁路输往广州的物产大大增多,而不是像以往那样输往汉口再转运至各地或海外,湘粤之间的经济联系空前增强。除湘米运粤外,湖南所产之桐油、茶油、茶叶、矿砂等也开始经粤汉铁路直接运往广州出口,相比原先经上海走海路可缩短一大半路程,故节省的运费颇为可观。据记载,“湖南的矿产物多已改由铁路运至广州、香港,而关于改善各种采掘的机械,也由香港、广州输入”;铁路开通后,每月有10个车皮装运生猪、谷米等农副产品发往广州销售。

——摘编自张卫东《粤汉铁路与近代区域经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宋至明清时期,南方主要粮食产区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粤汉铁路全线通车对当时湖南地区经济的影响。
2021-04-1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下表所示为西汉时期的部分记载。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时间记载
汉文帝十二年“冬,十二月,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东郡;大兴卒塞之”
汉武帝元封二年“是岁,上使汲仁、郭昌二卿发卒数万人塞瓠子河决。天子自泰山还,自临决河,沉白马、玉璧于河,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卒填决河”
汉成帝河平三年“河复决平原,流入济南、千乘,所坏败者半建始时,复遣王延世与丞相史杨焉及将作大匠许商、谏大夫乘马延年同作治,六月乃成”

A.北方天灾人祸不断B.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C.中央集权逐渐加强D.政府重视修河治灾
10 . 据《九章算术》记载,汉朝牛价很高,“牛一头直(值)万五千”。而西汉主要粮食价格一石一般为30~80钱,东汉时也不过数百钱。据此可推知,当时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小农经济的形成使牛增值
C.先进耕作方式推广受阻D.精耕细作方式的不断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