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下表为东汉田庄生产一览表。据表可推知,东汉田庄
A.内部商品交换频繁B.已摆脱了政府的控制
C.行业之间彼此隔离D.生产具有自给自足性
2021-01-0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模拟选课走班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记载∶"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材料可以用来论证春秋时期
A.铁器在农业上得到普遍使用B.人们已经初步掌握了炼铁技术
C.铁器已替代木石器和青铜器D.铁器使用促进了生产关系变革
2020-11-21更新 | 1123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 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棉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其商业利益,必须“能活千家百家”,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由此证实,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说“是一种没有历史根据的见解”。

——摘编自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说‘是一种没有历史根据的见解’”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汉时期,盐业官营的形式,是在产盐区设置的盐官备煮盐用的“牢盆”,募人煮盐,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发放。铁业官营的形式,是由产铁区设置的铁官采冶铸造,发卖铁器。盐铁官营
A.表明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B.增加了百姓的赋税负担
C.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D.稳定盐铁价格保障民生
2020-08-19更新 | 202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南宋时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有的窑“器尚黄黑”,最受浙江人欢迎;有的窑专产高足碗、雪花碟等,最受川广荆湖人欢迎;有的窑专产绣花、银锈、弄弦之类的碗碟,最受江浙福建人欢迎。由此可知
A.制瓷业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B.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
C.最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D.制瓷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2020-05-22更新 | 1028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③
2020-04-23更新 | 196次组卷 | 76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如表根据《新唐书食货志》《宋史食货志》《明实录》《中国矿物志》等编制,据此可知冶铁业
A.生产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B.官营体制的主体地位日益巩固
C.一定程度反映古代手工业发展D.民营体制受官营体制沉重打压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江南地区棉纺织业已成为家庭副业,家家户户从事纺纱,正德《松江府志》记有:“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绵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在制造织布的器具上,江南出现了专业化生产的作坊,布机以青浦黄渡徐氏最为有名,在专业化生产的引领下,江南地区出售纺织工具的店铺也随之发展起来,……明清时期江南已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棉布除了满足当地人穿着外,大部分的棉布纷纷运往各地。据吴承明先生统计:江南棉布产量明代约1500—2000万匹,到1840年增加到4500万匹,占当时棉布总量的14.3%。

——摘编自黄康健《明清江南棉纺织业技术的理论化》

材料二   17世纪末,英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印度以其精美的棉织品横扫了整个世界市场,为了保护本国的纺织工业,英国政府一方面禁止在本国内销售印度棉布,另一方面鼓励支持本国商人向印度学习,建立自己的棉织业与印染业。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棉纺织业成为英国纺织业当中发展最迅速的一个部门。1785—1850年英国棉织品产量从4000万码骤增到20亿码,提高了大约350倍。

——摘编自夏东《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起点原因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英国棉纺织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9 . 自明朝隆庆年间到明末的七八十年间,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可能高达六七万比索以上,约合四千多万库平两,极大地改变了明初以来白银短缺的状况。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最大受益者B.手工业品在海外深受欢迎
C.已由农业经济向货币经济转变D.白银货币化体系已经建立
10 .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
2020-03-07更新 | 640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3-2014年山东济宁市嘉祥一中高一5月质检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