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康熙时“江浙百姓咸赖湖广米粟”。雍正时,湖广粮食供应区域更加扩大,不仅凶年供应江浙之食,“号丰年必仰给湖广”。这说明当时
A.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B.江浙经济衰退趋向明显
C.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D.湖广渐成全国经济中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在诗词库中对宋明时期的诗、词、风、曲、骚、偈、联等文学体裁的作品进行关键字检索,得到如表结果。该结果可用于说明,宋至明
朝代关键字作品数量
3640
3270
2100
2760

A.土地兼并日益加剧B.文化艺术逐渐衰落
C.经世致用思潮兴起D.商品经济影响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024年宋仁宗下诏规定∶"京师民居侵占街衢者,令开封府榜示,限一岁依元立表木毁拆";1079年,朝廷开始征收"侵街钱"。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重视对城市的管理B.极力维护传统坊市制度
C.民众赋税负担沉重D.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
2020-12-0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庆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晋书·食货志》记载:“及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北魏商品经济不发达B.长期战乱社会动荡
C.五铢钱出现急剧贬值D.政府鼓励农业生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考古发现,南宋时期通往海外的海港城市已不仅仅是瓷器的集散地,更是窑群林立的瓷器生产中心。如以广州为中心的潮州窑、西村窑等,以泉州为中心的德化窑、同安窑、建阳窑等。当时沿海地区制瓷业发展已经远远超过内陆地区。材料表明此时期
A.瓷器生产的市场依赖性增强B.瓷器是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C.北方制瓷业受战乱影响衰退D.朝贡贸易处于繁荣上升时期
6 . 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2020-12-02更新 | 4406次组卷 | 76卷引用: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卷
7 . 如表反映的是汉代货币发行的情况(1两=24铢)。由此可知
发行时间名称重量币面文字是否垄断发行
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四铢钱四铢半两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三铢钱三铢三铢不准私铸
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上林三官五铢五铢五铢由中央垄断
A.秦朝半两钱在汉代一直通行B.汉代经济管控能力逐渐增强
C.汉代货币、币值始终一致D.汉代不存在通货膨胀的现象
2020-11-30更新 | 240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所示呈现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三座城市(镇)(西汉长安、北宋开封、清代前期景德镇)的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回答回题
城市
状况人口约有百万之众。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店、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粮食,还有来自日本、高丽和大食(阿拉伯)等国的货物。在“要闹去处”,买卖通宵达旦。市内出现了“瓦子”,里面有“栏”、酒楼和茶楼。有手工作坊主或工场主数千户。他们“靡不借瓷资生”,座佣“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平均每个手工工场主雇佣工人不下百十个。一件瓷器从陶炼泥土到制作陶坯,再到送进窑内烧成,根掲各个环节和不同工种,均有专门分工。如画者只画不染,染者只染不画,以便“一其手而不分其心”。全城中部和南部几乎全是宫殿区,占全城三分之二。城西北角的东、画九市,聚集着各种大小商店,出卖各地的货物。同类商店又集中在一处,成为许多市,如酒市、牛市马市、羊市等。市内还有官府手工业作坊
分别提取甲、乙、丙三座城市(镇)的历史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时期及城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武帝时期,桑弘羊主持推行了“均输平准”制度。均输法是政府向若干郡国派遣均输官,均输官征收当地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一部分运至价贵地区出售。平准法是政府在京师设平准官,进行官营商业的管理。这些制度
A.不利于落实重农抑商政策B.导致了交通运输成本的增加
C.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D.保障了百姓生产生活的稳定
2020-11-2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虽然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控制之下,只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在宋朝和明清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潘楼街,南通一巷,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新封丘门,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明神宗实录》这样描述17 世纪初苏州丝织业自由雇佣劳动的状况: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 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 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发展的特点,为什么说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种新生产方式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这种新生产方式在当时不能充分发展的原因。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