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下图反映了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是(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南方政权重视农业
2023-11-06更新 | 24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艺术班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至宋元时期北民的大量南迁,以及南方人口的自然增长,使该地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终致人满为患,于是出现了明初政府组织的移民潮。明太祖将江、浙、皖、精等地数十万人民移至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黄淮间地区,又把山西和山东东部地区的人民移往河北、河南和山东西部等地。同时,在长城一线设置了9个边镇,设立卫所、移民屯边,规模达千万之多,这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摘编自唐克周《中国古代移民问题初探》等

材料二   清军入关,东北人口大减,土地荒芜。顺治初年清政府“招徕流民”垦荒以开发东北,颁布《辽东招民开垦例》以减免税等政策鼓励移民。为了维持满洲固有的风俗以及保护满洲旗人的生计,1668年康熙皇帝下令永远停止在辽东招民授官,东北地区进入了封禁期。清政府甚至企图通过“清边”之策来阻止流民出关,但效果不甚理想。1861年东北地区部分开禁后,特别是日俄战争爆发后,东北地区的移民急剧增加。清政府在吉林、黑龙江两省都设立了招垦局,统一管理移民事务,因此关内北方各省的贫苦农民更加“蜂攒蚁聚”,聚族而居。光绪时东北完全开禁,闯关东的中原流民如洪水般涌入,使东北人口激增到1000余万。

——摘编自李艳男《清末民初东北关内移民与社会变迁浅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初移民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关内东北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文学家地理集中分布图



       材料二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文学家在地里分布上呈现出什么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以后状元人数分布上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2022-01-2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代战争分布表(按明代行政区域划分)

序号省名战争总数各历史时期战争次数
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
1京师712897311622860146
2南直841506534314998136
3山东43714167103851823
4山西47895351091313375
5河南8202031382711504315
6陕西12814620143236515879
7四川381638821075296
8湖广4062934148796353
9江西1261837141551
10浙江20814203521127
11福建107043131176
12广东95025101761
13广西123020132880
14云南130011831278
15贵州470001145
合计6192661682167714116201141

注:京师:指北直隶,以北京为中心,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一带;南直:即南直隶,以今南京为中心,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上海一带。

——据施和金《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分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战争在时空分布上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与前代相比,明代中后期的战争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晋时期常有“水旱为灾",“郡国大旱蝗”,民多流亡,《三国志》记载“黄巾起,避难南方"、“遭天下乱,避难交州"。江南地区气候条件的变迁,使得中原士民不再视之为“暑湿”“瘅热之地,气候环境的改善,也让中原先进农耕技术可以迅速移用推广、加之地多人少,因而比较容易获得土地。还应看到,农耕民在不得不迁徙时,往往倾向于选择脱离政府强力控制之地。一旦脱离控制,他们可能激发出惊人的生产积极性和文化创造力,经历“八王之乱”后,永嘉元年(307年)又出现“永嘉南渡”。永嘉南波”及其之后的移民运动,进一步把中原文化传统的精华传向南方,从而使南方逐渐继承了中原文化的正统。

——摘编自王子今《“铜驼”象征征与汉晋南迁的移民运动》

材料二   至晚在18世纪后期,中国与南太平洋地区已经通过海洋贸易确立联系,由中国海产消费市场驱动的捕捞海参、砍伐檀香木及猎取海豹皮等活动,在南太地区迅速蔓延,中国与南太地区的联系绝不仅限于海上贸马这种相对间接的形式,也没有止步于沿海地区。突如其来的淘金热热瞬间改变了内陆的魅力。1852年,澳大利亚本迪戈金矿出现了1500名华人矿工,随后部分有经验的华人矿工被带到新西兰。19世纪80年代后南太平洋各地淘金热因资源枯竭而偃旗息鼓。华人也凭资本而非劳动力开发内陆资源。1868年,广州人周详移民至新西兰,他利用当地原始森林里长的毛木耳,创立了新西兰木耳产业,然后用木耳产业的盈利投资建立黄油产业。1887年他开办了三家黄油厂和一家奶油厂,其中最大的一个仅建造和装备费就高达3700英镑。华人移民有力地推动联系。但华人在海外倍受排斥和歧视,在西方世界长期存在所谓的“黄祸论:

——摘编自费晟、毕以迪《近代华人移民与南太平洋地区复合生态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晋南迁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与南太地区联系过程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人两次南向移民给政府施政带来的启示
6 . 中国经济地位变迁

材料一   公元960—1280年间宋王朝的集约与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在此期间人均收入提高了1/3,而人口几乎增加了1倍。到了13世纪,由于水稻种植的广泛发展,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1700—1840年间人口增加了3倍多,但人均收入并没有下降。

材料二   中国在之前的近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到了19世纪90年代,他的这个位置被美国所取代,中国GDP被美国超过的确切时间,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1895年。

——以上材料均出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问题:
(1)导致13世纪时,中国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的原因有哪些?
(2)1700—1840年间人口增加了3倍多,但人均收入并没有下降的原因何在?
(3)至1895年,美国经济何以能超越中国?
(4)怎样看待两千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地位的变化?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唐时期,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当今赋出天下,江南十居九”,“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之计,仰于东南。”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明清时期,太湖平原一带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转变,棉花和蚕桑经济作物在广大农村产业中占很大比例,粮食作物反而退居次要地位。太湖平原所需粮食当地往往不能自给,这时太湖平原已由原来的粮食输出地变为粮食输入地。康熙皇帝明确指出:“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粟。”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明清前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地区由粮食输出地变为粮食输入地的原因。
2020-02-13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
8 . 据《晋书・文帝纪》记载:西晋时,在全国设21个州,有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见于记载的两晋流动人口约150万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占人口输出区总数的1/2左右。材料可以论证
A.古代人口流动属两晋最快
B.南方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
C.文帝掠夺劳动力所造成后果
D.民间自发人口迁徙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