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是山东某处景点的石刻画《孔子周游列国图》。石刻画都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对此画包含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石刻画再现了春秋时期风貌B.这幅石刻画创作于战国时期
C.石刻画再现了耦犁耕作场面D.此石刻画雕刻于唐代或以后
2021-12-23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由于中国的自然河流多由西部山脉流向东部平原地区,因此对于政府而言促进商品流通的最大挑战是安排南北向的水路运输问题。隋朝挖掘的大运河成为元、明两朝南北交通的核心。但在明朝前期,大运河的枢纽地位却经历了从丧失到重新确立的过程。这主要是由于
A.元末农民战争的破坏
B.明初政治中心的变迁
C.东南地区市镇的兴盛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中国经济史》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西周
B.春秋战国
C.唐朝
D.宋朝
2016-08-05更新 | 645次组卷 | 42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北省保定市七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井田制的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的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2016-11-21更新 | 1149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祖冲之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C.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2017-11-29更新 | 792次组卷 | 42卷引用:河北省高碑店市高碑店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
2020-09-22更新 | 207次组卷 | 60卷引用:2016届河北定兴三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7 . 战国末期秦昭王命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而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A.芍陂B.都江堰C.郑国渠D.大运河
2020-07-12更新 | 22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A.耧车B.翻车C.筒车D.风力水车
2020-10-23更新 | 261次组卷 | 5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盐铁论》记载:“汉初未伐胡、越之时,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行则服轭(驾车时套在性口路子上的曲木),止则就犁。”据此可知,汉初
A.社会经济走向凋敝B.犁耕技术得到普及
C.耕牛数量急剧减少D.畜力农业得到发展
10 . 在河北石家庄赵国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湖南长沙和衡阳楚国墓中,也发现了大量铁农具;辽宁抚顺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更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表明当时
A.农耕中已普遍使用畜力B.南北方经济实力发展平衡
C.中国农耕技术世界领先D.铁农具在生产中广泛使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