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南宋诗人赵蕃在淳熙年间离开潭州乘船东归途中,发出感叹:“两岸多为激水轮,创由人力用如神。山田枯旱湖田涝,惟此丰凶岁岁均。”引发赵蕃感慨的生产工具应是(     
A.翻车B.水排C.筒车D.风车
2 . 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了
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
B.当时牛耕已经出现
C.牛耕技术已经成熟
D.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3 . 司马迁《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下列关于材料中“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郑国主持开凿B.主要起军事作用
C.促成该地成为“天府之国”D.体现汉代水利工程的发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唐代以前,耕犁需要两头牛才能牵引,对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水田来说难于使用。唐代以来,耕牛和牛耕具逐渐被长江下游地区的农民所接受。该变化受益于唐代
A.耦犁普及到长江流域B.筒车用于农业灌溉
C.耕犁技术进-步发展D.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西周B.春秋战国C.汉代D.唐代
6 .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
B.天文历法科学严密
C.农学研究因循守旧
D.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
2019-06-14更新 | 434次组卷 | 3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2019-06-08更新 | 14728次组卷 | 220卷引用: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据史料记载,某一朝代在耕犁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称作江东犁的工具。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对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该朝代是
A.春秋战国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0 .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演变趋势正确的是
A.石器锄耕一铁犁牛耕一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一刀耕火种一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一刀耕火种一石器锄耕
D.刀耕火种一石器锄耕一铁犁牛耕
2019-05-07更新 | 151次组卷 | 48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湄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