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春秋战国之际,先进生产力的标志是
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B.农业和工商业繁荣
C.中心城市人口众多D.商品经济十分发达
2021-11-0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其中--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为耦)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作B.铁犁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土地私有制的大量出现.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确立
3 . 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墓葬的3世纪壁画,其描绘了耕地、播种、耙地的劳动情景。据此可知,当时
A.农民生活富裕.B.农业的精耕细作
C.妇女地位提高D.普遍使用曲辕犁
2021-07-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周礼地官司徒第二》记载:草人掌管改良土壤,根据土壤的形状、颜色决定如何施肥,栽培农作物。凡向土壤中施肥以种植作物时,如果是赤色坚硬的土地,就用牛的骨灰;如果是浅红色但不坚硬的土地,就用羊的骨灰。材料反映出我国商周时期
A.已经掌握了农业灌溉技术B.农业生产注重因地制宜
C.畜牧业生产技术已经成熟D.开始出现土壤改良技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先期宜于三月上旬浸种,三十日而秧齐。新麦既收,急即粪田一次,犁耙各一次,四月上旬前后总可插秧。大暑后、立秋前亦获稻矣。其晚稻预先寄插者,仍于霜降后照常芮熟,并不相妨也,此田岁共三熟。”该材料所表达的主旨含义是
A.土地的产权在不断流转更换B.精耕细作下土地利用率提高
C.男耕女织生产方式走向瓦解D.农业逐步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6 . 《礼记·月令》记载:“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这说明先秦时期我国农业已经
A.开始自成体系B.与手工业结合
C.以粮食生产为主D.注重精耕细作
7 . 下表是《吕氏春秋》中《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农学文献的主要内容。由此推知,当时
篇名内容
《上农》提出了重农的主张
《任也》提出了十个问题,包括使用土地、整地作畦、中耕除草等方面问题
《辩土》对《任地》中提出的问题作了具体的回答
《审时》各种作物与时间季节的关系
A.中原地区开始出现小农经济B.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逐渐形成
C.重农抑商政策成为立国之本D.铁犁牛耕等生产技术普遍应用
2021-04-15更新 | 198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4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战国时代,人们已经认识到深耕细作的好处,使用原始的耒耜已不能胜任,需要相应的生产工具与之适应,这就推动了铁犁牛耕的发展。据此可知,铁犁牛耕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A.统治者的大力提倡B.耕牛已成为重要生产资料
C.铸造技术不断进步D.农业生产发展的切实需要
9 . 这一水利工程的修建,使“百姓飨其利,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于是蜀沃野千里,天下谓之天府也。”该水利工程是
A.白渠B.漕渠C.郑国渠D.都江堰
10 . 唐朝农业发展迅速,农业生产工具又有新的进步。下列农业生产工具开始出现于唐朝的是
A.B.
C.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