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战国以前,中国的耕作技术还相当粗放。到了战国时期,耕作技术趋于精细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水平的低下B.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土地私有制的形成D.农民的辛勤劳动
2 . 《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C.封建剥削严重导致农民生活贫困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2021-08-31更新 | 111次组卷 | 42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吕氏春秋》记载:“凡禾之患,不俱生而俱死,是以先生者美米,后生者为秕(不饱满的籽实)。是故其耨(锄草农具)也,长其兄而去其弟(秕)。”这反映出古代小农经济的重要特点是
A.因地制宜B.精耕细作C.注重农时D.生产落后
4 . 下图所示为中国古代各朝兴建水利设施数量的统计(部分)。由此可知
A.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水利活动B.唐朝统治者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
C.唐宋时期农业经济比较发达D.秦汉时期江南农业有了较快发展
2021-04-12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瓮安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面邮票中的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经营形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商周时期奴隶集体农耕
B.春秋战国开始铁犁牛耕
C.秦汉时期的耕耙耱技术
D.隋唐时期筒车用于灌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注重精耕细作
C.讲究因地制宜
D.强调自给自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
A.精耕细作的传承
B.人地矛盾的显现
C.稻麦种植的减少
D.技术交流的增加
2019-04-23更新 | 666次组卷 | 3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都匀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需要大量劳力
B.适时增加肥力
C.善于积累经验
D.提倡精耕细作
2019-04-16更新 | 561次组卷 | 57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开学质检(3月)历史试题
9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䦆、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2019-01-30更新 | 4980次组卷 | 93卷引用:2019年贵州省罗甸县高平实验中学上学期高三月考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白居易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扎扎,牛驴走芸芸。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入俗纯。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自然经济的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