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渠约长120公里,其走向大致与渭水平行,在渭水之北,它自咸阳之北往东北伸向黄河支流洛水。…据说是为了诱使秦将其物质和精力耗费在建造一条灌溉河渠上。¨此渠位于
A.①B.②C.③D.④
2020-03-31更新 | 279次组卷 | 6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20届高考选考科目浙江省3月联考(B) 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史记·河渠书》里记载:汉武帝时“发卒万馀人穿渠,自徵城引洛水至商颜山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东至山岭十馀里间。”对此记载解读正确的是
A.其中的竖井是为了把暗渠中的水引上来
B.西汉时期已经创造了“井渠”
C.体现了中国古代新疆人民的智慧
D.为四川地区变成千里沃野创造了条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看来是个多事之秋。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其中“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指的是
A.重农抑商的实施
B.牛耕推广到全国
C.铁制农具的使用
D.刀耕火种的消失
4 . 据考古发现,在江苏六合程桥的吴国墓、湖南常德德山的楚国墓、长沙的楚墓,还有山西侯马的北西庄等遗址出土的春秋晚期的多种铁器中,不乏铁耒、铁耜、铁铧等农具。这些考古发现可以佐证,春秋晚期
A.南方耕作技术优于北方B.农业生产范围拓展C.铁农具已用于农业生产D.精耕细作走向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归纳概括是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以下选项中主题与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主题内容
A早期国家的制度建设禅让制 井田制 分封制
B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铁犁牛耕 龙首渠 筒车
C不断完善的监察体系御史台 台谏合一 内阁
D赋役制度的发展演变上计制 两税法 摊丁入亩
A.AB.BC.CD.D
6 . 西周的诗篇中有不少描写 “千耦其耘”劳动场景的记载,到春秋战国时期,则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这种变化反映了
A.田赋转以劳役形式为主B.国家政权对小农剥削压迫加剧
C.农业生产趋向精耕细作D.铁犁牛耕直接导致井田制瓦解
7 . 秦汉时期,关中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司马迁评价它为“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促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①铁犁牛耕使用
②都江堰工程修筑
③井渠的出现
④丝绸之路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开始被铁犁牛耕所取代是在
A.商代B.西周C.春秋战国D.西汉
2020-04-20更新 | 160次组卷 | 20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十校联考2018-2019学年上学期历史试题卷
2020·浙江·一模
10 . “周轮排短筒,俯吸仰而沛。夹岸饶农田,接竹引其内。”这首唐诗描述的农业工具是
A.水排B.筒车C.水转翻车D.立井水车
2020-04-22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超级全能生”2020年3月高考选考联考历史试题(C)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