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1551年到1722年的江南市镇,苏州府有128个,松江府有113个,著名如吴江的盛泽、南汇的周浦、湖州府的菱湖、嘉兴府的濮院、乌程的乌镇和南浔……由宋元时代的村市、草市、墟、会等发展过来,往往在多个村庄的中心地带。明江南地区“商贾占籍者亿万计,生凿日繁,贸迁易众,卒有世镇”,正德年间松江府青浦县的朱家角“商贾凑聚,贸易花布,为今巨镇”。在江南地区,史载“鬻诸双林镇,为织包头纱之用”,嘉定“新泾镇为棉花管履所集”,嘉善千窑镇“民多业陶,甓埴繁兴,贸迁日夥”。在17 世纪,仅荷兰东印度公司就运出景德镇等中国瓷器1600 万件。制瓷业的发展不仅带来巨额的利润,也带来了更多的自由雇工。……嘉兴府还出现了“质库”。(注:“质库”, 主要经营典当、贷款业务,兼及存款、钱票发行等其他事项。)

——据(美)罗兹·墨菲《亚洲史》、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樊树志《晚明大变局》等编写


(1)阅读材料一,试从耕作工具、方式、动力三方面描述中国古代农业的演变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古代中国国内“市”的发展线索。概括明代中国经济的新特点 。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汉代关中水利工程修建,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使得这里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下列与汉代关中水利事业相关的有
①农民创造“井渠”   ②开凿郑国渠   ③王景治理黄河   ④合理规划灌溉渠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③④
4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历来重视农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铁器发生影响的方式人人都很熟恐。比以往工具生产效率更高的铁制农具使农业有可能从起初的黄河发源地向南扩展到森林茂密的长江流域。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大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水利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揄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千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78年11月,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一天晚上,当地18位村民私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举动,可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危险。所幸的是,这一改模式后未得到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总设计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小岗村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分田到户”刺激了“大锅饭”时代农民被压抑的生产积极性,随之而来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发展的黄金期,农民收入一度超过城市居民。

——2008-10-15《中国国土资源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汉代史实,说明铁器使用带来的影响。分析汉代推动铁器铸造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出现在小岗村的原因,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积极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史记・河渠书》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合今280万亩),收皆亩一钟(六石四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王国维在《西域井渠考》中提出了现今“坎儿井”来源于“井渠”的观点。题中所涉的两大古代水利工程
A.皆位于灌溉发达的关中地区
B.是战国时期水利工程的典范
C.为秦完成统一大业创造条件
D.基本解除了黄泛地区的水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材料反映的耕作工具是
A.耦犁
B.耧车
C.一牛挽犁
D.曲辕犁
2020·浙江·零模
名校
7 . 战国时期,魏国西门豹兴建引漳灌邺的水利工程,魏国还利用春秋时期修建的“鸿沟”将黄河和淮河连接起来;秦国李冰更是修筑了著名的都江堰,同时关中平原的郑国渠也修建成功。这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主要得益于
A.铜制农具的出现B.铁制农具的使用
C.牛耕技术的推广D.诸侯争霸的推动
2020-08-27更新 | 106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下面示意图所示的牛耕技术出现于

A.战国
B.西汉
C.东汉
D.唐代
2020·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图为成都市郊汉墓画像砖上的《收获图》(局部)。此图可以说明当时
A.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B.农业工具运用较为充分
C.牛耕技术已在西南普及D.成都平原成为农业中心
2020-07-07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2020届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开凿的灵渠;东汉政府治理黄河水害上有显著的成效;唐朝设置了专门管理水利的机关;明太祖时,兴修塘堰近五万处。这反映
A.从秦以后,兴修水利工程已制度化
B.兴修水利工程是历代朝廷的重要职能
C.兴修水利工程促进全国统一的作用
D.兴修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私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