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2 道试题
1 . 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
出处论述
《后汉书》杜诗“迁南阳太守……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汉书·元帝纪》“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赀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
《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A.汉代政府推行轻徭薄赋
B.汉代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
C.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
D.汉代手工业技术获得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要受处罚。这些规定
A.促使秦律形成了完整体系
B.推动了精耕细作的深化
C.推动了秦代冶金业的发展
D.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开始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广B.井田制的确立
C.均田制的实行D.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5 .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B.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各国的税制改革D.小农经济的出现
6 . 如图是魏晋时期墓葬中的“牛耕”壁画。这反映了当时
A.耕犁技术相当完善B.耦犁农具已经改进
C.犁评调节上下自如D.曲辕犁耕作受欢迎
7 . 《孟子》说:“深耕易耨”。《韩非子》说:“耕者且深,耨者熟耘”。《吕氏春秋》说深耕可使“大草不生,又无螟蜮”,使禾、麦得到好收成。当时“深耕”得以普及的主要条件是
A.农学研究的重大突破B.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C.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D.二牛一人耕作法的推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农业的一些记述。据此可知当时
A.铁犁牛耕开始出现B.耕作理念比较先进
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
9 . 《荀子·富国篇》中有农民们很注意去掉草根、积肥、造肥和施肥的记载,《吕氏春秋》说深耕可使“大草不生,又无螟蜮”。由此可推知,古代中国农业
A.出现小农经济B.强调施肥技术
C.注重精耕细作D.改进铁犁牛耕
2020-08-1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检历史试题
10 . 汉代农学著作《氾胜之书》载:“种麦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这一记载直接表明汉代
A.区域农业生产发达B.农作物品种增加
C.耕作遵循农时节令D.农学研究最为突出
2020-08-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