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为甘肃省高台县博物馆藏魏晋时期二牛耕地图壁画砖,左侧绘二牛驾直辕犁,一男子右手扶犁,左手执鞭,后面一树上栖鸟,画面上方有二飞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说明当时牛耕生产技术的普遍性B.反映当时农业达到精耕细作的地步
C.佐证了魏晋时期人民的生活富足D.农业技术推广巩固了国家一统局面
2023-05-14更新 | 26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今南京、绍兴等地的东汉墓葬中,出土了不少铁农具;在江西、湖南也相继出土了东汉铁农具,有锄、铲、锈、斧等。湖南出土的东汉铁农具有锄、锈、斧等;三国时期桂阳都的耒阳县(今湖南)“出铁石”,设“铁官”。这反映了东汉至三国时期(     
A.江南精耕细作农业的确立B.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
C.南方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D.江南铁犁牛耕方式的成熟
3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耕作工具与耕作技术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如发明了畜力牵引的铁齿耙、使用绳索软套、发明短辕的蔚犁以及耕耙耱技术。对此,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生存压力倒逼技术革新B.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
C.受江南先进技术的启发D.良好政治环境的推动
4 . 《齐民要术·耕地》(北魏)中指出:“春耕,寻手劳;秋耕,待白背劳。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初耕欲深,转地欲浅。”此耕作要求(     
A.可以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
B.旨在提高粮食的单位产量
C.体现了因地制宜耕种原则
D.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如图两幅牛耕图均出土于江苏地区,分别属于新莽时期(图1)和东汉中期(图2),据此两幅图,可以推知(  )
A.铁犁牛耕技术在江南普及B.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加强
C.牛耕是主要农业生产方式D.耕作技术得到了一定提高
2022-06-27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西汉农学著作《氾胜之书》总结了春耕、夏耕和秋耕的适耕期,并评价道:“以此时耕田,一而当五,名曰膏泽,皆得时功。”反之,耕不及时就会出现“脯田”与“腊田”,即耕坏了的田。这种田,土壤坚硬干燥,长不好庄稼。这反映了西汉时期
A.精耕细作农业的特点B.田庄农业的耕作方式
C.粮食产量增长明显D.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2022-03-25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五中学等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佛山出土的汉代水田模型显示,田埂将水田分为六块,分别有犁田、插秧、收割、脱粒、堆肥等劳作场景,与史籍对汉代区田法的记载契合。这反映汉代
A.小农经济模式已经成型B.农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C.农业生产追求精耕细作D.农业发展成为撰史主题
2022-03-05更新 | 20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唐代的农业技术主要在受过良好教育的土地所有者中传播;宋代地方官员常常分发配有插图的农业手册给农民,而且与农业相关的书籍日渐增多。这一变化说明,宋代
A.抑制土地兼并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注重教育公平D.科技进步利于农业发展
2021-12-29更新 | 378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万载中学、宜春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汉画像石中有不少表现汉代铁犁牛耕的场景,如山东滕县黄家岭汉代农耕画像石、陕西米脂东汉牛耕画像石、山西平路枣园西汉末年壁画牛耕图、江苏睢宁东汉牛耕画像石、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牛耕壁画以及山东邹城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等。由此可见,当时
A.画像石技术高超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北方粮食产量高D.牛耕使用范围较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西汉时期对土地集约使用的情况,在关中地区和黄河流域东部平原地区相对更为普遍,在黄河与汉水上游之间的地区也样。而在南方长江流域的肥沃土地上,则仍在使用简单的刀耕火种的农作方式。据此可知,当时
A.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明显B.南方小农经济发展严重受阻
C.灌溉农业普遍得到发展D.政治中心地带经济尤为繁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