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今南京、绍兴等地的东汉墓葬中,出土了不少铁农具;在江西、湖南也相继出土了东汉铁农具,有锄、铲、锈、斧等。湖南出土的东汉铁农具有锄、锈、斧等;三国时期桂阳都的耒阳县(今湖南)“出铁石”,设“铁官”。这反映了东汉至三国时期(     
A.江南精耕细作农业的确立B.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
C.南方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D.江南铁犁牛耕方式的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周礼·考工记》记载:“粤(指吴越)之无镈(泛指青铜农具)也,非无镈也,夫人而能为镈也。”郑玄注曰:“言其丈夫人人皆能作是器,不须国工。”这一记载可用于印证当地
A.冶铁业相当发达B.户籍制度的调整C.垦殖水平的提升D.民营手工业发展
3 . 汉画像石中有不少表现汉代铁犁牛耕的场景,如山东滕县黄家岭汉代农耕画像石、陕西米脂东汉牛耕画像石、山西平路枣园西汉末年壁画牛耕图、江苏睢宁东汉牛耕画像石、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牛耕壁画以及山东邹城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等。由此可见,当时
A.画像石技术高超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北方粮食产量高D.牛耕使用范围较广
4 . 春秋时期,休耕制仍是主要的耕作制度,土地耕作按2年或3年轮种1次。到了战国时期,在同一块土地上,多年耕作、年年耕作的做法大面积推广开来,粮食产量成倍增长。这一变化说明
A.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B.农民劳动负担加重
C.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D.缓解了人地矛盾的形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周礼地官司徒第二》记载:草人掌管改良土壤,根据土壤的形状、颜色决定如何施肥,栽培农作物。凡向土壤中施肥以种植作物时,如果是赤色坚硬的土地,就用牛的骨灰;如果是浅红色但不坚硬的土地,就用羊的骨灰。材料反映出我国商周时期
A.已经掌握了农业灌溉技术B.农业生产注重因地制宜
C.畜牧业生产技术已经成熟D.开始出现土壤改良技术
6 . “先期宜于三月上旬浸种,三十日而秧齐。新麦既收,急即粪田一次,犁耙各一次,四月上旬前后总可插秧。大暑后、立秋前亦获稻矣。其晚稻预先寄插者,仍于霜降后照常芮熟,并不相妨也,此田岁共三熟。”该材料所表达的主旨含义是
A.土地的产权在不断流转更换B.精耕细作下土地利用率提高
C.男耕女织生产方式走向瓦解D.农业逐步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7 . 《礼记·月令》记载:“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这说明先秦时期我国农业已经
A.开始自成体系B.与手工业结合
C.以粮食生产为主D.注重精耕细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