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据文献和西汉墓壁画像等考古资料可知,耦犁的犁铧较大,有犁辕、犁壁等装置,由二牛牵引,三人操作,一人牵牛把握方向,一人掌犁辕调节深浅,一人扶犁。后来经过改进,二牛三人的耦犁法逐渐为二牛一人的犁耕法取代。这反映出当时(     
A.农学知识比较丰富B.小农经济已基本成熟
C.农耕区域逐渐扩大D.生产技术取得新发展
2 . 秦汉以后,各朝代几乎都颁布“牛法”,对牛马严加保护,社会上逐渐形成了戒食牛肉的风气,称为“牛戒”。魏晋隋唐时期,因违犯“牛戒”遭病疫、受恶报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由此可知(     
①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②儒佛道思想趋于融合
③民间故事渗透主流价值                           ④饮食文化具有民族特色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11-0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研究发现,在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砖中,山东地区的多呈现王公赏乐、宴乐场景,且田地里劳动者数量众多;而陕西地区多是农牧生活场景,画有家禽或家畜,画面中人的数量并不多。这反映出当时(     
A.农耕经济占据主导B.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C.牛耕技术尚未普及D.社会贫富差距明显
4 . 朱熹十分关注农事,在今江西、福建地区任职期间,每逢春播时节,都要事先颁发《劝农文》,要求农民及时播种。他认为,是否及时播种直接关系到收成的好坏。这反映
A.宋代君主重视农业生产B.程朱理学强调实事求是
C.南方地区得到较大开发D.传统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两汉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飞跃时期,这从当时农田耕种面积的不断扩大,耕作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农田水利的普遍兴修等方面,都显示了出来。下列各项中,能够用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关中农民创造了一种“井渠”
②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
③出现了较为轻便的一牛挽犁
④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王安石在变法期间大力推行淤田法,即利用决水的办法,把河水中挟带的肥沃的淤泥,漫浸到田地里,使不毛之地成为沃壤。对此,作为变法反对派的苏辙也承认,黄河所淤“宿麦之利,比之他田,其收十倍”。据此可知,淤田法
A.弥合统治阶层的内部分歧B.加重百姓的劳役负担
C.传承精耕细作的农业特色D.推动经济重心的南移
2022-03-31更新 | 419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河南南阳市邢营汉代画像石墓出土的“耕耘乐舞百戏图”。图的下层右端为耕耘图:右部为一农妇,梳髻,着长襦,左肩掮锄,柄端系一壶罐,锄部挂一篮状物,似在担浆送食。其前为庄稼地,长满禾苗,田间一农夫,头戴尖顶冠,裸露上身,正努力耕耘。据此可知,当时
A.农耕技术向中原地区扩展B.精耕细作的农业开始形成
C.土地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D.生产中呈现小农经济模式
2022-01-10更新 | 191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耕犁开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使用;秦汉以来不断更新,除犁铧全铁外,还出现了便于深耕和碎土的犁壁;唐朝江南地区出现了操作灵活方便的曲辕犁。耕犁的变化
A.反映冶铁技术水平的重大突破B.有利于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发展
C.推动了二牛一人犁耕法的形成D.使南方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2021-12-23更新 | 446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圩田是一种在沼泽或淤滩上造田的方法,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至唐宋时期圩田技术有较大发展南宋杨万里在《圩丁词十解》中说:“圩者,围也。内以围田,外以围水。”圩田的发展
A.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B.促进作物品种的交流
C.改变了粮食生产结构D.推动江南地区的开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西汉时期对土地集约使用的情况,在关中地区和黄河流域东部平原地区相对更为普遍,在黄河与汉水上游之间的地区也样。而在南方长江流域的肥沃土地上,则仍在使用简单的刀耕火种的农作方式。据此可知,当时
A.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明显B.南方小农经济发展严重受阻
C.灌溉农业普遍得到发展D.政治中心地带经济尤为繁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