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从目前所发现的近30处两汉(以东汉为主)冶铁遗址来看,绝大多数都建在矿山附近,缺乏利用水力的条件。元朝王祯在其著作《农书》中对杜诗创制的水排考证道:"去古已远,失其制度",经过他"多方搜访",才弄清楚。这些说明(     
A.采矿业发展导致水土流失B.水排在元朝已经失传
C.东汉水排的制造工艺复杂D.汉元水排的利用有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代的《农书》强调天时地利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指出耕稼是“盗天地之时利”;总结了土壤改良的经验,同时对开辟肥源、合理施肥和注重追肥等措施都有精辟见解;讲到了稻作中耘田和晒田的技术要求等。以上材料体现出
A.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B.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模式
C.政府重视土壤的改良D.中国农业科技在世界领先
3 . 下列情景出现在唐朝的是
A.农民使用曲辕犁耕田B.人们普遍穿着棉布衣服
C.市场上出售青花瓷器D.雇工在手工工场中劳作
2022-01-05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0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从战国至三国时期,黄河流域粟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且小麦已经发展到了仅次于粟的地位,同时水稻也因为水利灌溉系统的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反映出此时期的黄河流域
A.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精耕细作的农业发达
C.政府提倡多种经营D.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春秋早期,各诸侯国境内多有荒草杂木之地,到战国中期有的已是“无长木”“无雉兔鲋鱼”的农业生产区。这一变化表明
A.铁犁牛耕得到普及B.人居环境已急剧恶化
C.土地兼并日益加剧D.生产力水平得到发展
6 . 中国远古先民使用杵臼舂捣的方式给谷物脱壳,后又利用杠杆原理改手臼为脚踏,即为脚碓,晋代连机碓(见如图)可以“水轮翻转无朝暮,舂杵起落有后先。”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精耕细作程度的提高B.革新动力以提高效率
C.灌溉技术的不断突破D.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
2021-11-18更新 | 304次组卷 | 19卷引用: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记载,唐开元十三年官府养牛五万头,民间养牛更是不计其数,一般百姓几乎达到一户一头牛的标准,还产生了养牛大户,有的养牛大户饲养100多头牛。这一现象
A.导致了铁犁牛耕出现B.顺应了经济恢复的需要
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D.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
2021-10-21更新 | 206次组卷 | 6卷引用:新疆阿勒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汉武帝时期,龙首渠得以竣工,关中上万顷盐碱地得到灌溉,增产约10倍。整个工程耗时十余年,在沿线百姓积极配合的情况下,仍征调了一万多民工。龙首渠的兴建
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B.影响了关中的产业布局
C.改善了沿线的生态环境D.促进了长途贸易的兴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代前期,除了前代已有的桔槔、辘轳、翻车还在使用外,劳动人民又创造了连筒、桶车、筒车和水轮等新工具。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农业得到恢复发展B.政府重视农田灌溉
C.灌溉工具广泛应用D.手工业的进步明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讲,牛拉犁是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和核分裂反应堆的先驱。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
A.犁是古代人们最早的科技发明B.人类开始掌握征服自然的力量
C.犁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D.人类首次能利用自身以外的力量作动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