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代正德年间《姑苏志》中记载当地“农既专力,其用心自精,占测气候,详密多验。由元旦至于岁暮,凡风云肠雨之变,潦旱丰歉之兆,趋避弛张之宜,咸有口诀韵语,汇类极繁”。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农业生产注重了精耕细作B.理学观念渗透到生产实践
C.农学发展有一定神秘色彩D.土地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
2 . 据文献和西汉墓壁画像等考古资料可知,耦犁的犁铧较大,有犁辕、犁壁等装置,由二牛牵引,三人操作,一人牵牛把握方向,一人掌犁辕调节深浅,一人扶犁。后来经过改进,二牛三人的耦犁法逐渐为二牛一人的犁耕法取代。这反映出当时(     
A.农学知识比较丰富B.小农经济已基本成熟
C.农耕区域逐渐扩大D.生产技术取得新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我国是世界上发明水井较早的国家,在新石器时代水井就用于农田灌溉。距今4500多年的河南汤阴白营水井是黄河流域最古老的水井,其形制相当复杂,已经超越了水井的初期阶段。据此推知,当时中国(     
A.农业已摆脱自然条件束缚B.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C.手工业技术水平领先世界D.水井建造技术已成熟
2023-02-06更新 | 284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汉武帝末年,赵过被任命为“搜粟都尉”,在西北地区成功试验并推广代田法。汉成帝时,议郎氾胜之结合关中地区的自然条件,在代田法的基础上提出“区田法",后被朝廷任命为“劝农使者”,撰《氾胜之书》传世。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西汉中后期(     
A.政府积极改良耕作方法B.农业生产强调因地制宜
C.粮食单产持续大幅增加D.农民重视积累生产经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西周开始,中国大多数朝代的法律都严厉禁止任意宰杀牛,并规定了相应的屠宰标准和审批手续。无论是牛主(牛的所有者)还是他人,私屠、乱宰牛都是犯罪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表明中国古代(     
A.法律异常严苛B.注重生态保护C.重视农耕经济D.小农经济发达
6 . 唐宋时期农田水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耕种农具出现了许多革命性的发明,如曲辕犁等;多种利用水力、风力、畜力的灌溉和加工谷物、获取小麦的工具得到普及。据此可知唐宋时期(       
A.人民生活比较富庶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农村生产力继续发展D.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考古发现,汉代铁型自西汉中期以后出土数量大增,出土地遍及全国,连边远的云南、新疆等地都有出土。除了铁型铧实物,型具模型、铸范和图像也多有发现。铁犁型附件犁镜是西汉新出现的农具,犁镜有的单独出土,有的套在铁犁铧上。材料表明
A.西汉铁犁广泛推广并完善B.汉代铁犁已经相当完善
C.汉代农业居世界领先水平D.汉代治铁业已非常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汉武帝时,关中开凿了六辅渠等许多渠道,形成了“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的水利网;朔方、酒泉等郡引黄河水及川谷之水,汝南九江等郡引淮水,穿渠溉田各万余顷;各地规模较小的水利工程更不悉数。由此可知,汉武帝时期
A.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改善B.精耕细作技术基本定型
C.政府主导水利工程建设D.水利工程为灌溉而修建
2022-04-28更新 | 303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代明确提出了“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的生产指导原则。从《杂说》中可以看到唐人“少好”的基本做法是:仔细规划、多种经营、精耕细作、多种多收。这说明唐代(       
A.农业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B.人地矛盾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C.集体劳动方式不断得到强化D.农业生产呈现集约经营特征
2022-04-02更新 | 284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在陕、甘一带推广牛耕和“以人挽犁”,提倡“代田法”,进而各郡“遣令长、三老、力田及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这反映出,当时政府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以劝农来考核地方官吏
C.重视边疆地区开发D.注重推广先进生产技术
2022-03-31更新 | 332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